题记:2月23日,湖北省襄阳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作风建设年”活动总结暨“落实年”活动动员大会。会上,襄阳市史志办方志编研科科长詹慧生同志被市委、市政府评为“襄阳市作风建设先进个人”。这不仅是她个人的荣誉,同时是市史志办“作风建设年”活动所取得成绩的一个缩影。
2017年8月3日,38岁的詹慧生,因长期连续性文字工作,出现妊娠高血压症状,不幸晕倒在了上班的路上……
被送往中心医院重症监护室后,她预产期为9月底的小女儿早产了,出生时体重仅仅只有1.2公斤……
经过四天四夜的抢救,她脱离了生命危险,才被送出重症监护室。9月3日,她和在医院观察整整一个月的小女儿平安回家。没几天,母女俩又被送进了医院……
庆幸的是,就在她住院前后,市史志办捷报频传:作为湖北省唯一,荣获“全国地方志科研工作先进单位”;《襄阳年鉴》(2016)荣获全国地方志优秀成果(年鉴类)提名奖、湖北省地方综合年鉴特等奖;9月28日,在湖北省地方志系统“两全目标”推进会上,作为全省2家之一,襄阳做志书、年鉴提前3年完成目标的经验介绍;1个月内,市委书记、市委常委2次批示肯定史志工作成绩……
认真映红史志人!“讲认真、强本领、创精品”,是编鉴修志之基、担当作为之本、干事创业之要,激励着襄阳史志人始终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组稿“组到哭”,看稿“看到吐”——这是她认真编鉴的工作场景
史志人“讲认真”,她没有放过一丝一毫。2013年,她接过《襄阳年鉴》责任编辑的“接力棒”,开始干起了艰苦、清苦、辛苦的“三苦”活儿。编鉴要涉及220多家供稿单位,有20多道工作程序,容不得一丝的马虎、一毫的懈怠!一年120多万字,不得出现纰漏和瑕疵!她作为唯一责任编辑,为了约稿,经常一天要打几十个电话到有关单位,咽喉嘶哑了,她喝口水,继续不厌其烦地工作着;怀孕了,她没请过一天假,耽误过一会儿“活”。心里想着赶在生育之前把手头工作做完做好,安心休假照顾未来的宝宝,加班加点成常态,还把双休节日都用上了!
史志人“讲认真”,她没有放过一字一句。体验着年鉴组稿的艰辛,她也遇到过年鉴审稿的焦虑。一部年鉴稿,从头到尾最少要修改6遍、核校6遍,她从来都没有放过每个环节、每个细节。4年多时间里,她经手编辑了800多万字、成书500多万字,单位没有接到过一次纠错电话。几百万字的著作,无疑是一字一句认真用心编纂的结晶啊!
史志人“讲认真”,她没有放过一点一滴。有一次,她在编辑《襄阳年鉴》时,就跟一个标点符号“较起了真”! 在他人眼中,反复在逗号和分号之间斟酌,这就是“差不多”的事儿。但对年鉴,这却是“看似差之毫厘,实则谬以千里”。于是,她就上网查找相关资料,比照其他年鉴,与科室同事研讨,实在拿不准就向省直至中指组的专家请教。她把“认真”融入事业和灵魂,带领科室2名刚入职的年轻女干部一道从点滴认真做起,以共同的执着、追求与奉献,擦亮了襄阳年鉴事业最厚重的底色!
甘坐“冷板凳”,苦练“绣花功”——这是她心中坚定的职业操守
史志人“强本领”,她以业务会干为标尺。她并非编纂专业科班出身,过去曾在乡镇工作。2013年底的“跨行转业”,对她来说是一次新的挑战。为了尽快熟悉年鉴编纂业务,她既向书本学习,又向同行讨教。一年内,系统学习了志书年鉴编撰类书籍30多本、近1300万字,笔记都做了厚厚3本。如今她自信,因为她练就成了业务上的行家里手!
史志人“强本领”,她以提笔会写为标尺。她练就深厚的文字功底,坚持用理论指导实践、从实践上升到理论,撰写的1篇论文在全国学术性专业刊物《年鉴论坛》上发表;2篇论文在《湖北方志》上刊登;3篇文章或经验材料在全国城市年鉴研讨会和全省方志工作座谈会上交流。
史志人“强本领”,她以沟通会说为标尺。为推进《襄樊市志(1979-2005)》编纂出版工作,她克服了二轮修志工作启动10年后各单位修志专班解散的困难,用练就的“说功”和女性的柔性韧劲,通过一个一个的电话沟通、一次一次地上门拜访,先后联系了60多家企事业单位,增补市志所缺空白资料30余万字。2016年9月这一成果荣获“襄阳市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著作类特别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