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书信,一段历史。在太原市档案馆馆藏档案中,有这样一个特殊类别的档案,静静沉寂在浩如烟海的资料中——它们是31封珍贵的手稿书信。在纪念建党96周年之际,该馆工作人员重新对其进行了分类编目、规范整理和数字化扫描复制,还原太原党组织创建时的点滴,以及那个时期最具本真的历史样貌。
这部分手稿书信是革命烈士纪廷梓的女儿纪秉卿于2008年捐赠给太原市档案馆的。1978年至1983年期间,纪秉卿为了解其父亲在太原等地参加党的地下工作活动及牺牲情况,多次与知情人书信往来,其中有多位老一辈革命家的亲笔回信,也有知情人士的证明材料,还有天津烈士陵园、太原市双塔革命烈士陵园等单位的咨询函件。
细细阅读这些信件,字里行间能够体会到共产党早期开展党组织活动的艰辛与不易,慢慢梳理一条条脉络,一位共产党员的奋斗历程逐渐清晰起来。“我是在进山中学第二班学习……你父亲是进山中学第一班学生,他在校领导革命活动,那时认识的。”根据老一辈革命家程子华在信中的回忆,1903年出生于太原的纪廷梓,于1923年在进山中学接受了进步思想教育,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4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与张叔平、彭真(原名傅懋恭)等正式建立中国共产党太原支部。
1928年,纪廷梓奉命调到中共顺直省委(北方局)任巡视员,历任直南(冀南)党的负责人、中共天津市委组织部长。1931年1月,天津党组织遭到破坏,纪廷梓、王凤兰夫妇先后被捕入狱。在狱中,他受尽酷刑,坚贞不屈,始终未暴露自己的身份和党组织的秘密。同年10月7日,敌人将他秘密杀害。新中国成立后,华北人民政府追认纪廷梓为革命烈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