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图为:郑福安展示珍藏的“革命军人证明书”。﹙视界网孙东进摄﹚
七月盛夏,咸丰县高乐山镇晨光村,群山环抱,凉意悠悠。
22日,84岁的郑福安坐在屋外庭院里,小心翼翼地打开一个斑驳的皮箱,摊开一张泛黄的证书,“这是我一生最珍贵的物件,今天第一次给外人看。”
这是一张“革命军人证明书”,1955年颁发自“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兼中南军区”。
敌机来了,他把连长推开
老人有些耳背,但身体硬朗,头脑清醒,说话中气十足。提到抗美援朝,郑福安就精神焕发,娓娓而谈,回忆那血与火的峥嵘岁月,一幅战友们并肩战斗的画面就浮现在眼前。“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1952年8月12日,19岁农村小伙郑福安,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加入抗美援朝志愿军,在手推车连当信息员,主要任务是运送弹药。“运输弹药威胁最大的就是敌人的飞机。”郑福安说,敌人为了切断我后勤运输保障线,不断派飞机轰炸。为此,推车连只能夜里行动,白天宿营。有时,夜晚敌机也会出动袭击,向我运输部队投掷照明弹、汽油弹,所以夜间不能有任何照明,运输弹药十分困难。
老人回忆,他参军的第三个月,就经历了美军的一次轰炸。当时他正和连长在一起,敌机3架一组,共对他们所在的汽车营地进行了20多批次的轰炸。连长要郑福安先跑,但郑福安为了保护连长,一把将连长推入旁边的水沟,并扑在连长身上,受了轻伤。
战斗中,他被炸成重伤
对初入朝鲜最深刻的印象,郑福安说了一个字——“冷”。
1952年冬天,朝鲜天气特别恶劣,积雪很深,走起路来,溅起一阵高高的雪末儿,刺骨严寒,很多人都被冻伤。
郑福安说,他们以南方兵居多,没经历过低温考验,更别说后来的极寒天气了。“从南方过来时气温还在零上20多℃,可刚过两个月,就降到了零下20多摄氏度”。
郑福安指着自己的脚说:“当时,两人推一辆手推车,一路在雪里走,鞋里都是雪水,鞋袜都湿了,越湿越冷,直至脚上结冰,鞋袜和脚都冻到一起,根本脱不下来。有的战士走累了,伏在冰天雪地里,背着枪,身子很快被冻僵……”
面对寒冷与饥饿,郑福安和战友们没有畏惧,漂亮地完成了一项项运输任务。
1953年春,郑福安驻扎的营地接连受到敌军弹炮袭击,战斗中,一发炮弹落在郑福安面前,他眼前一黑、不省人事。这次战斗,郑福安被炸成重伤,右手三等甲级残疾,被送回辽宁铁岭治疗,后转入武汉革命残疾军人补习队。
组织上为了让郑福安安心学习,于1955年11月1日向其家属寄出革命军人证明书,明确规定郑福安的家属按革命军属享受优待。
这份“传家宝”,将代代相传
“能在战争存活下来,真不容易,但我十分庆幸参加了抗美援朝,为保卫祖国与世界和平奉献过一份力量。”郑福安说,那是他人生中最光辉的岁月。
1956年,郑福安转业回到地方,先后担任过公安民警、城关公社书记、县公安局局长、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等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