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抗战期间,长期开重机枪,李老的右手小拇指严重变形。
②李老多次受伤,身上留下不少疤痕。
③谈及抗战的惨烈,李老陷入深思。
④李老身体硬朗,仍坚持自己吃住。
⑤李老跟同样90多岁的弟弟一起拉家常。
7月14日,笔者一行来到武平县城厢乡园丁村,探访抗日老兵李启能。今年99岁的李老,是闽西仅存的抗日黄埔军官,他身体硬朗,思路清晰,苍老的身姿仍约略透出当年抗日军人的风采。
李启能出生于1917年,1936年县立中学毕业,1938年从军,不久作为优秀学员被选调到湖南湘潭中央步兵学校学习,在广西桂林服役。1939年8月,黄埔军校在桂林招生,李启能考取黄埔军校武冈第二学校,编入17期第七总队第二大队第七中队步科。军校毕业后,李启能被分配在陆军37军60师179团团部当少尉。
此后,李启能参加了1941年的第二、第三次长沙会战。在1941年12月的第三次长沙会战中,李启能已是179团3营7连中尉排长。此战,7连在湘北长乐镇与鬼子反复混战,牺牲42人,连长李豪阵亡,李启能受命代理连长继续组织战斗,最终以日寇败退告终。在1944年5月日军发动长衡会战中,李启能所在的团奉命攻击攸县之敌,策应衡阳守军。双方在老龙头阵地反复冲杀,李启能多处中弹,身负重伤,被辗转送往后方医院救治。1945年,李启能所在部队调往江西作战,最后在南昌接受日军投降。
1949年年底,李启能时任国军22兵团教导团少校教官,和教导团团长杨其精一起阵前起义加入解放军。加入解放军后,因为有随军家属,李老申请回乡,此后终生以务农为生。如今,李老已经四世同堂,除了耳朵比较背,身体不错,记忆力良好。平时喜欢在房子周围散步,和邻居聊天,经常自己烧火做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