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年年花劲发 仍为伟人开——周恩来童年读书旧址 |
周恩来童年读书旧址,坐落在淮安市清河区美丽的里运河畔,距离周恩来故居约20公里,这里是周恩来6-10岁生活学习的地方。读书旧址于1988年对外开放,占地13000平方米,建筑面积1500平方米。
周恩来雕塑广场是1998年周恩来诞辰100周年之际新建。周总理的半身浮雕像是汉白玉做成,半身浮雕像身后雕刻着一株枝干遒劲的梅花。洁白的汉白玉浮雕与雕塑基座的青灰色的花岗岩相衬,象征周总理一身清白,高风亮节。浮雕像的背面,以黑色大理石为底,镌刻着周恩来青年时代著名诗篇《大江歌罢掉头东》。
浮雕像的右后是读书旧址正门,门匾上的“周恩来童年读书旧址”是李鹏总理的手迹。进了正门就是读书旧址的陈家花园私塾馆。当时和周恩来一起在私塾馆读书的还有周恩来的两个弟弟和表妹万怀芝、万芳贞等人。
1904年,周恩来6岁时,随父母、嗣母与两个弟弟由驸马巷搬住当年清江浦外祖父万青选家读书。外祖父万青选曾经担任清江浦三任县令,外祖父家当年叫万公馆,与陈家花园私塾馆相临。周恩来经常到外祖父书房,阅读《西游记》等。当年周恩来全家先住在外祖父家,周恩来母亲万氏认为常住娘家也不好,在买彩券中了头奖有了钱后,就租了张瑞臣举人的一所房子,也就是如今的周恩来童年故居。
周恩来童年故居与陈家花园私塾馆只隔了一条石板街,故居一共14间房屋。周恩来童年故居院内粗壮繁茂、枝叶婆娑的腊梅,是周恩来当年亲手浇培。家乡人习惯称它是“一品梅”,寓意总理官至一品,德至一品,人至一品。书法家谢冰岩曾作诗一首:“铁骨凌霜健,疏影映空阶,年年花劲发,仍为伟人开。”学者梁衡曾创作《周总理手植腊梅赋》,该赋结尾:“人去梅开,总理归来。叶落归根,香飘江淮。民族之魂,国之一脉。大无大有,周公恩来。”
周恩来父母居室,中间墙壁上悬挂的是周恩来外祖父的书法墨迹,大红洒金的中堂是篆书“寿”字,两边的对联也是篆书,内容是:“明月照清兴,好风来故人”。两侧墙壁上挂的是梅花四屏。东侧房是周恩来父母的卧室,因为周恩来父亲一直在外地做事,所以平时只有周恩来母亲万氏居住。西侧是周恩来父亲的书房。生母万氏贤慧、善良,很有办事能力,常常担当调解家庭纠纷的角色。
1907年,生母万氏生病,这时,周家已经靠借债度日,家境十分困难。在湖北做事的父亲已无钱寄回。周恩来只好典当衣物为母亲看病,他几乎每天要到当铺典当,到药店买药。万氏去世后,嗣母陈氏也因肺病卧床不起,病入膏肓,1907年冬天,也在这里离开人世。不满10岁的周恩来在一年中失去两位母亲,十分悲痛。
陈氏居室的西墙壁上挂的是周恩来1918年1月2日在日本留学时的一篇日记——《念娘文》:“我把带来的母亲亲笔写好的诗本,打开来念了几遍,焚好了香,静坐了一会儿,觉得心里非常的难受,那眼泪忍不住要流下来。计算母亲写诗的年月,离现在整整的二十六年,那时候母亲才十五岁 ,还在外婆家呢。想起来时光容易,墨迹还有,母亲去世已整整十年,不知还想着有我这儿子没有。”
两位母亲去世后,周恩来和他的两个弟弟在清江浦难以维持生活,1908年初,乘船顺着里运河返回淮安,结束了在清江浦的4年生活。周恩来在这里接受早期的启蒙教育,深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