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话文是用白话写成的文章,也称语体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一种书面语言,与白话文相对应。由于汉字属于象形文字,语音表达容易出现误解,所以主要用于书面表意。文言文的表音效果更不理想,只局限于受过专门训练的书生。
口语的快捷效果是书面表达无法取代的,也适宜于大众化,还有一定的音乐感。因此,当文言文成熟的进入高原期的时候,白话文却连续迅猛发展。清末开始语言文体改革,推广国语普通话,经过“新文体”“白话文”“大众语”三个阶段,到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以后,现代白话文发展基本成熟,实现了汉语口语化与书面化的统一。
白话文继承了《诗经》《汉乐赋》《唐诗宋词》的大部分精华,从诗词歌赋到戏剧台词,有两千多年的锤炼历程,浅显通俗,平易近人,可谓“陈年老窖”。 我们读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时感觉和我们的时代十分贴近,几乎忘却了是唐人的杰作。
用白话文者,并非尽是下里巴人;用文言文者,并非尽是阳春白雪。时至今日,关于白话文和文言文的争论仍在继续,有人的观点太极端,就不可取了。白话文和文言文各有千秋,白话文需要文言文的涵养,白话文是汉语发展的极致,名家往往不生硬地使用文言文,而是深入浅出,以至“直白”。有人弄巧成拙,自我陶醉于非驴非马的“骡子文学”,结果贻笑大方。
毛泽东同志撰写了大量光辉著作,多用白话文,其风格平易近人、形象生动、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著名文学评论家何其芳先生说:毛主席的文风是一个时代文风的典范。《毛泽东选集》就是白话文的典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