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红旅频道>>作者专栏>>赵颐柳(中国西柏坡精神研究院常务副秘书长、《西柏坡精神》杂志采编部主任)>>正文
陈干群弘扬中国红色文化业绩卓著(组图)
2015-04-02 11:10:09
作者:赵颐柳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1990年陈干群离休前

1950年,陈干群在广东韶关48军143师文工队时

1951年春,陈干群在辽宁阜新炮兵训练基地时

陈干群(后)在朝鲜驻地与战友的合影

陈干群在朝鲜战场步炮协同指挥所坑道口的留影

我志愿军火箭炮兵“喀秋莎”向侵朝敌军阵地袭击

1993年,在首都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大型电影专题片《共和国之魂》座谈会上,(右起)陈干群与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刘华清上将、中央军委副主席张震上将及陈毅元帅长子陈昊苏的合影

1993年底,“呼吁社会各界支援老区建设大会”在上海召开,孙孚凌、李德生、向守志、胡立教、万绍芬、柴泽民、陈昊苏、姚峻等领导以及国务院扶贫办、部分老区代表出席(后排右三为陈干群)

1996年,陈干群(右一)与《中国革命老区》专著编委会领导(右二起)裴丽生、胥光义、冯征、姚峻在天安门城楼上的合影

1997年7月,《中国革命老区》首发式在首都人民大会堂举行,刘华清、张震、李德生、王光英、铁木尔•达瓦买提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及部分革命老前辈出席

《中国革命老区》专著

陈干群看望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会长(中共中央第十届副主席、原中顾委常委)李德生上将的合影

《新四军从这里走来图集》审稿会上,陈干群与中央军委副主席迟浩田上将的合影(左为黄道烈士之女黄知慧)

南京军区原司令员(原中顾委委员)向守志上将为陈干群题词

1998年,陈干群(中)为湖南宁乡县刘少奇同志故乡“花明楼希望学校”落成剪彩

2007年陈干群赴共青城时向胡耀邦同志陵墓敬献花篮

2008年陈干群应邀出席天津市延安精神研究会活动时受到市委书记张高丽的接见(后为彭德怀侄女彭钢)

2009年,中华爱国工程联合会和广西关工委的部分领导在广西烈士陵园出席青少年英雄团队活动(前排左九为陈干群)

陈干群(左)赴湖南浏阳贫困山区看望红七军团长寻淮洲烈士的亲属

陈干群(中)赴天津蓟县老区调研时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展览室

陈干群赴江苏江阴市华西村参观考察时与全国著名劳模吴仁宝(左)交谈

     苦难磨砺少年志

    陈干群,总参谋部离休干部,中国红色文化研究院荣誉院长。祖籍江西省信丰县,20世纪30年代属于中华苏维埃政府辖区,这块红色土地培育出陈干群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崇高品德。

    陈干群祖上为书香门第,到了祖父辈时家业已见没落。抗战时期至解放前,依靠着薄田寡产和其父教书的微薄收入,过着农村贫困的生活。陈氏家谱记载,陈干群的父亲陈辉琳在1911年辛亥革命胜利后,以优异成绩考取官费留学,东渡日本,入东京法政大学攻读法律,于1917年学成回国,效力国家。但在那个国家动荡,国势日衰,民不聊生的年代,他目睹了官场上的腐败荒淫,羞与官腐俗吏为伍,不久便告退回乡,转入教育事业。他先后倡办多所中小学校,亲任校长兼教员,尤其热心平民教育,动员说服乡村孩子特别是女孩子都要上学;他给家境贫寒的学生减免学费而自己的长子却因无力支付学费只能选择公费的劳作师范学校;他淡泊名利,全心全意践行自己认定的“教育救国”理念。他从教20余年,育人无数,其中,陈干群舅父的女儿萧菊英烈士和本乡的红军干部郭一清烈士(曾任红5军团纵队政委)、黄达(曾任红军师长)、曾思玉(后任武汉军区司令员)等曾是他的学生。

    陈干群是父亲的老来子,深得父母喜爱,自小便教他识字读文、基本算术,更将“教育救国”的理念映射在陈干群身上。因此,幼年的陈干群虽然尚未入学门,但已认识不少字,还能做加减乘除初级运算,当陈干群进入学校时即直接从四年级读起。让人刮目相看的是,这个新来的学生,每次考试总排名在全年级第一名,进入高小时,他还代表学校参加全县作文比赛,一举获得第一名,这个看起来话语不多有些孱弱的小男孩,很快便以他过人的学习成绩引起人们的关注,成为学校老师的骄傲,慈母心里最大的安慰。

    然而,陈干群的求学之路异常艰难,在那个山河破碎的战乱年代,虽然他谨遵父亲心愿,努力读书,但依然遭遇了国破家亡的惨痛命运。

    就在陈干群即将小学毕业的1945年7月,面临全面溃败的日本侵略军在其家乡信丰县强抓挑夫,陈干群的父亲不幸也被掳去当挑夫,这个爱国书生在刺刀的威逼下,在烈日的烤炙下负重艰难行至南康潭口时,在极度伤痛和疲惫中寻机逃脱,却不幸从屋顶坠下,重伤身亡。

    父亲的突然离世,令本已捉襟见肘的家境更加雪上加霜,使陈干群的生活和继续念书成了大问题,最终,在母亲和叔父等亲友的坚持力争下,陈干群得以参加中学入学考试,去争取减免学费的名额。

    怀着极度渴望回到课堂学习心愿的陈干群,走进了县立中学入学的考场……几天后,开榜了,陈干群以全县第二名的优异成绩,考取了全县最高学府——信丰中学,还获得免除学杂费并领取奖学金的资格。

    从小打下坚实学习基础的陈干群,十分珍惜这得来不易的机会,他将在学校里的时间,全部用来学习了。上课时,他力争听懂每一个知识点,一旦有疑问,马上找老师请教,绝不带着任何疑点离开学校;下课后,别的同学都跑到外边玩儿去了,陈干群还在座位上整理归纳刚学的内容和要点,放学后,他一定是在把所学的内容整理弄清楚后才离开教室,为此,他往往是最后一个离开学校的学生。

    陈干群的家距学校有五里路,他每天要在一条坑洼不平的土路上往返四趟,每走一趟要花费1小时左右。可是,陈干群却把这条路当成他温习功课的场所,他一边走,一边默念回忆所学内容,一旦有想不起来的地方,马上拿出课本或笔记本查看,直到弄清楚了后再继续走路。就这样,日复一日直到初中毕业。有的同学看到他每次考试都是年级的前两名,便向他打听每天在家要用多长时间复习功课?陈干群告诉同学,我回家后要做许多家务事,如拾柴挑水、喂猪割鱼草,一点也不得闲,而且天黑后家里为省灯油,得尽早摸黑睡觉,我复习功课的时间主要就在上学下学的路上。

    因为家里经济拮据,陈干群没钱买学校统一定制的校服,这就常常不能参加学校集体活动,在校园里他是少有的穿补丁旧衣、常赤脚上学的中学生。当别的学生都已用上新潮的钢笔时,他仍用毛笔和铅笔书写作业。有件事他至今不忘:在一次英语考试中,只有他获得了全年级唯一的满分,而且是用狼毫旧毛笔写出的,老师特将他那张试卷张贴出来,一时成了学校一桩美谈。这个家境贫寒却成绩优异的学生,在受到赞誉的同时,也得到老师的热心帮助和支持:送给他语文和英文小词典;帮他通过弱项体育的考试;班主任还在班会上特别针对有些鄙视陈干群穷酸的富家子弟,讲述应该尊重和学习他刻苦上进的道理。这些老师的帮助和爱护,也成为陈干群历久弥新的美好记忆。

    艰难困苦的生活,养成了陈干群倔强不怕苦和勇于上进的顽强志向。由于他在初中三年中连续获得年级第一、二名的优秀成绩,被学校免试保送上高中,并获得免交学费的奖励。这时的陈干群对父亲所践行的“教育救国”的追求与抱负有了进一步理解,他坚信,只有学好功课,坚持勤奋,才能有本领改变自己的命运,才能担负起家庭的责任,才能不辜负父母为之奋斗的艰辛。

    满腔热血献祖国

    1949年8月,人民解放大军势如破竹进入赣南。8月16日,原属中央苏区的信丰县获得解放。正当陈干群和他舅舅两家人沉浸在胜利的喜悦之中时,得知赣西南军管会派人转达人民解放军第三野战军司令员兼上海市市长陈毅的来电问候。陈干群从小就知道,陈毅是舅舅的女儿、已为革命英勇牺牲的萧菊英的丈夫。如今,革命成功了,祖国解放了,陈毅还记得他的前妻和她的家人,这让陈干群一家人无比激动,也激起了陈干群心中对革命的向往。

    1949年8月21日,15岁的陈干群怀着对革命先辈的无限敬仰、对新中国的美好憧憬,请县人民政府为他开具了参加革命工作的介绍信,徒步两天来到赣州市,找到赣西南行署税务干部训练班报到。当时刚解放的赣南地区匪情社情复杂,训练班领导考虑到税务干部需要常常单身下乡执行任务等因素,劝陈干群回家继续念几年书等年龄大些再来,最后还是陈干群所具有的良好素质和迫切决心感动了领导,将他介绍到驻赣州虎岗的人民解放军第48军军政干部学校参军入伍。他在干校接受培训三个月后被分配到48军143师文工队当宣传员(按副排级待遇)赴粤北剿匪。

    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陈干群所在的曾涌现出董存瑞、郅顺义、郭俊卿、杨世南等全国著名战斗英雄的步兵143师奉命改编为火箭炮兵师,装备当年苏军攻克柏林的“喀秋莎”火箭炮。入朝前,陈干群是东北阜新火箭炮训练基地中年龄最小的学员。

    一名担任顾问的苏联炮兵将军,在翻译的配合下进行火箭炮射击指挥的讲解和演示。正当苏联顾问苦恼于这批学员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效果不尽如人意时,发现了陈干群悟性高,反应快,接受能力极强,还常常主动请教一些问题,在训练班里的技能掌握也是最好的。苏联顾问立刻改变了教学方式:先给陈干群“开小灶”,等陈干群理解并掌握要领后,再由陈干群去教给其他学员。这样一来,陈干群的文化素质和钻研精神得到充分的发挥,成为训练班中的军事小教员和技术骨干。

    当28天的突击训练结束时,检验学习效果的实弹考核开始了。陈干群担负起带领观测分队完成炮兵战斗队形测量和实弹射击诸元计算的重任,随着目标区惊天动地的爆炸声,前方传来炮弹精准覆盖目标的好消息,在一片欢跃中,苏联顾问特地走到陈干群的战斗位置,将他紧紧抱起,连连用赞扬的口吻讲了一阵,翻译在一旁翻译着说:“将军夸你人小,技精,志气高!将军还打比方说,砂金虽小,却能发出灿灿的金光!”将军的话,是对陈干群很高的褒扬!

    陈干群所在的火箭炮兵部队,肩负保家卫国的重任,跨过鸭绿江,抗击侵略者。入朝不久,当时作为炮兵见习侦察参谋的陈干群便接受一项重任,带领十余辆炮车在夜幕下开赴前线阵地。由于道路生疏,地形复杂,又是在敌机狂轰滥炸的情况下凭借军用地图辨别行军路线,任务比较艰巨。陈干群凭借自己过硬的识图用图技能,胆大心细,坐在炮车车队最前面的一辆小吉普车上果断带路,终于将炮队准确带到预定位置,按时展开战斗队形。第一次展示了他良好的军事素质和技能而受到表扬。在这以后,该炮兵部队战备勘察地形、开设观察所、标定炮兵发射阵地、开设炮兵基本指挥所和参加步炮协同指挥所等战斗任务中,陈干群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一员,为准确地打击消灭敌军做出了重要贡献。

    对于一个不满18岁身材瘦小的青年来说,战争是激烈的,也是残酷的,尽管他没有直接在战场第一线像步兵那样拼刺刀、打冲锋,但也同样经历了血与火的生死考验。在他第一次面对从战场上撤退下来的伤残同志,在他第一次为开设前进观察所而穿越雷区亲眼目睹带路的工兵被地雷炸得血肉横飞时,在他第一次遭遇敌机袭击而翻车人伤时……他的心由惊悚变为沉重继而变得坚强,决心更准更狠更多地打击敌人。

    在战斗中迅速成长起来的陈干群,在火箭炮兵团里担任侦察、作战参谋和测地主任,由于完成任务出色,经常受到嘉奖,立过三等战功,被评为团司令部的先进标兵。他虽然没有机会进入军校接受系统的培训,却是团里的军事业务尖子,经常担任军事教员授课和担任炮兵连战术演习示范的主角。每当问到他是如何具有较高强的军事技能时,他回答说,主要靠平时实际工作和在实战中努力学习提高,同时也十分珍惜每次短暂的专题集训和每次观摩先进部队示范的机会,不断学习新的知识。后来,他是在担任朝鲜战场军师团炮兵侦察干部集训队的教员后,被选调志愿军总部炮兵指挥所担任侦察参谋,从此他的工作范围更广更高了。朝鲜停战协议签订后,陈干群一直留在朝鲜战场坚持备战,保卫祖国的安全。

    1958年10月25日,陈干群作为志愿军总部成员代表,与志愿军英模一道,在志愿军司令员杨勇上将和政治委员王平上将的率领下,乘坐抗美援朝最后一列告别火车经平壤返回祖国。此时的他,已经是一名有4年党龄的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在经历了严峻的战争之后,他那颗忠于祖国报效祖国的心更加坚定。

    回国之后,陈干群无论是在担任军委炮兵司令部的参谋(大尉军衔)、科长、情报研究室主任、总参炮兵部调研员(大校军衔)等职务岗位上,还是接受中国人民军事博物馆的筹建,调总参情报部执行东南沿海和中南半岛战备任务,下到海阳岛当兵,派往西安军工厂参加“四清运动”,下放河北蔚县“五七干校”劳动,派往贵州省公检法系统“三支两军”,推荐到军委炮兵落实政策办公室从事拨乱反正、落实政策工作,以及边境自卫反击战战前勘察,等等,他都满腔热忱,勤奋不懈,扎扎实实,竭力完成每项任务。 

    1967年初,就当时社会上掀起的揪斗“四清”工作队员的风潮,陈干群向周恩来总理写了一封信,如实地反映了实际情况。为了能将反映信送达到总理手上,他想尽办法,先找到军事博物馆第一任馆长老红军贾若瑜将军,进而找到当时主持总政工作的徐立清副主任,由徐将信转呈给周总理。很快,陈干群等人在人民大会堂受到周总理的亲切接见,总理又详细地听取了他们反映的问题。之后,中共中央即发出了《关于保卫四清运动成果的通知》(中发〔67〕30号文),在全国农村、城市和部队张贴,风潮得到遏制,取得很好的效果。

    1976年夏,陈干群随老首长军委炮兵顾问刘禄长(陈参军时的师政委,1929年参加革命的老红军),赴福州军区检查部队战备训练,在一个不寻常的场合,他情不自禁地讲了彭德怀的功劳和应该平反的言论而遭到追查,并失掉调部队任职的机遇。

    军事专业出身的他,关心国家大事,政工经历颇多。从“五七干校”和“三支两军”回来后,因他办事公道而被推荐参加落实政策工作长达6年,从而增长了党史军史的知识,也提高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境界,用问心无愧的实际行动,践行着自己满腔热忱献祖国的信念和追求。

    情系老区赤子心

    1990年底,陈干群奉命从总参炮兵部调研员的工作岗位上正式离休,同时荣获“中国人民解放胜利功勋荣誉章”。对陈干群来说,这仅仅是他工作内容的一个阶段的完结,而为祖国奉献自己光与热的工作精神是永远不变的。很快地,他又开始了一个新的征程——在陈丕显、王平、高存信等革命老前辈的推荐下,陈干群参加了以裴丽生为会长,陆定一、伍修权为名誉会长,由一批老将军、老干部、老专家为主体的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任命陈干群担任常务理事兼联络部主任。

    新的工作,新的征程,陈干群又焕发出新的活力与激情。

    革命老区,是指土地革命革命战争时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领导下创建的革命根据地。革命老区是新中国的摇篮,今天的新中国是无数革命先烈前仆后继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老区的革命传统和历史经验是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

    陈干群对革命老区怀有深厚的感情。因为他自己就出生在中央老苏区江西省南部的信丰县,他在这里生活了15年,从这里参加了人民解放军。素以“人信物丰”著称的信丰,有许多志士仁人、学者名流,代有人才出。土地革命时期,这里是中央苏区21个全红县之一,同时也是红军长征突破第一道封锁线所在地,是陈毅领导的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核心区。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彭德怀、项英、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经在信丰战斗、生活过。不仅如此,陈干群家族中,就有多位亲人为了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为建立新中国而英勇牺牲。其中一位是他的大姑母陈翠英,年轻丧夫,在旧思想的桎梏下,遭受丈夫家人歧视,后在陈干群父亲的开导支持下,参加社会革命活动,后随工农红军征战牺牲于广东水口,她的长子因参加儿童团在家乡惨遭反动派杀害。另一位烈士就是陈干群舅舅唯一的女儿萧菊英,她于1926年参加革命,1927年加入共产主义青年团,并担任信丰县妇女解放协会主席,193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参加红军第22军并任赣南特委妇女部长,同年与陈毅军长结为夫妻,1931年牺牲于兴国城。

    陈干群参军离开家乡多年,对家乡的眷恋却与日俱增。他忘不了从朝鲜战场回国返家探亲时,看到家里的住房仍然是原来那样低矮狭小,门窗依旧破旧不堪,桌子上还是放着点一根灯芯的小油灯……他忘不了改革开放之初又一次返回家乡,看到儿时的伙伴依然居住在不避风雨的危房中,吃红薯叶饭,生活依旧十分艰难困苦……他想到如家乡一样的其他革命老区,当年为了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如今依然处于红与穷相伴迟迟不能脱贫的窘地……一想到这些,陈干群立志一定要为老区的建设做些实事,为尽快改变老区贫苦面貌付诸行动。

    陈干群在一次向裴丽生会长汇报工作的长谈中,裴老特别语重心长地谈了以下两点:“第一,老促会的工作特点是讲奉献,希望你能为老区人民脱贫致富献计献策多干实事;第二,老促会作为社会团体,本身无权无钱,做好联络工作尤为重要,把上上下下各方面都联络起来,广交朋友,这样就不愁没有多大能量了。”裴老的教诲使陈干群更加坚定了努力方向,牢记心中,受益匪浅。

    当陈干群在开展老区工作时面临缺乏全国老区系统可靠的基本资料时,首先萌发了编撰一部能够全面完整地反映革命老区历史及现状的专著的想法,他四处奔走,寻求相关领导与部门的支持与帮助,相继获得了时任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会长裴丽生(中国科协原书记,1927年参加革命,清华大学毕业),名誉会长陆定一(原中顾委常委,1925年参加革命)等老领导的赞同与大力支持,指示他:“一定要克服困难,发挥优势,把这部专著写出来!”当时正在北京医院住院疗养的陆定一老前辈还即兴提笔为陈干群写下“勇往直前,干群同志”,以表明自己对开展这项工作的关注与高兴之情。陈干群先后联络组织了全国200余名富有经验的老干部和党史、政研、老区办、地方志等专家学者参加了这项工作,陈干群担任策划和执行副主编,他除参加专著编撰工作之外,主要承担起组织联络、筹集资金等具体繁重的工作,为此付出巨大的心血。

    历经6个寒暑春秋,一部涉及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389个有革命老区的县市,具有内容全面,史料翔实,文图并茂特色的专著——《中国革命老区》,终于在1997年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召开之际面世了。全书200余万字,300余幅图片,此书的问世,填补了国家在这一方面的空白,为国家在进行改变老区状况时提供了强有力的资料和数据。该书的出版发行,受到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这是一部全面系统介绍我国革命老区历史,现状和发展前景,集工具书、参考书和教科书为一体的大型专著;也是一部系统生动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教材。

    《中国革命老区》专著,是由江泽民总书记题写书名,陈云、刘华清、薄一波、宋任穷、张震、陆定一、伍修权、萧克、王平、王首道、刘澜涛、张爱萍、陈丕显、陈锡联、耿飚、黄火青、李德生、习仲勋、廖汉生、洪学智、马文瑞、杨成武、王恩茂、吕正操、曾志、裴丽生等26位党和国家领导人及革命老前辈为本书题了词,中共中央办公厅特批将专著分送给党的十五大代表每人一部。在总结颁奖大会上,中国老区建设促进会裴丽生会长特别给陈干群赠送了“特别能战斗”、“余热增辉”两幅题词,对陈干群努力奉献给予了高度肯定和称赞。

    “全心全意为老区服务,把老区的事情千方百计干成干好”,这是陈干群坚守的信念和决心,为了这个信念,他不辞辛苦,先后深入湖南、江西、河北、山西、山东、福建、广东、云南、陕西、宁夏、内蒙古等近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革命老区,了解掌握大量一手资料,及时反映老区人民的呼声,具体提出帮助老区发展的建议,同时促成许多省市区组建起当地的老区建设促进会。

    陈干群还先后联络,组织,带领中国农业科学院、中国林业科学院、中国市场学会、首都企业家协会等部门、单位的专家赴老区考察、传经,在京、津、沪等大城市举办革命老区名优土特产品展示会,组织策划在上海召开的“呼吁社会各界支援老区建设大会”;在天津召开“京九铁路沿线革命老区经济协作会”;协助新华社组织开展“老区万里行”采访活动;促成上海慈善协会赴赣南援建“百报长廊”和福利工厂;帮助福建老区创办《红土地》杂志;组织首都企业家赴河北省平山县西柏坡开展送医药、送科技、送文化的“三下乡”活动等一系列援建老区的务实行动。

    与此同时,陈干群还先后被聘为江西省新四军研究会和方志敏研究会顾问,积极参与了全国各地为纪念和宣传革命先烈而修建的纪念馆、室、碑、亭等工程。他先后为赣粤边区三年游击战争纪念馆、江西兴国县将军园、兴国县萧菊英烈士纪念碑、湖南烈士陵园、黑龙江尚志市烈士陵园、宁夏同心县红军长征纪念馆、河南睢县抗日和解放战争纪念馆、福建武夷山粟裕骨灰安放处纪念碑、天津蓟县烈士纪念碑、湖北恩施叶挺旧居、江西上饶集中营以及部分老区的思源亭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出谋划策、搜集资料、征集题词、捐款、反映情况、提出建议。

    信丰是陈毅当年浴血奋战之地,即他诗词中“南国烽烟正十年”所指之地,也是陈毅领导赣粤边坚持三年游击战争的中心地区,为了圆信丰家乡父老修建陈毅广场的心愿,陈干群特意动员自己的子女捐资铸造了一尊屹立于广场的陈毅全身铜像。1998年秋季,长江、嫩江流域遭遇特大洪水灾害,他动员儿子所在的企业捐献120万元的救灾物资,并派儿子亲自专程将物资护送至湘西老区的灾区;他还联络促成天津共青团组织捐献特别团费150万元,用于支援老区灾区修复11所被洪水冲毁的小学。陈干群就是这样,只要是老区的事,他责无旁贷,义无反顾,全力以赴。他的行动,感动和教育了许多人。

    1999年7月9日的《中国老区》报的记者在《写一写陈干群》一文中说道:“为什么写一写陈干群!因为这个人有值得写的内容。我采访过陈干群先生,我是这样看的,他做了并且还在继续做着我们希望有人做的事,做了许多人都想做却又做不成的事,虽然也有人做了,但没有他做得那么多,那么好……”

    而陈干群自己却是这么说的:“我不断以战士的责任激励自己,情系老区,为社会公益事业贡献力量,我感到这样过得很充实,忙得很有意义。每当看到老区有新的发展变化,每当看到改革开放后社会欣欣向荣的景象,每当做成一件好事,我都会感到莫大欣慰,同时信心与责任感进一步得到增强。”如此拳拳老区之情令人敬佩和敬重。

    知名的百岁将军孙毅有感于陈干群为老区建设做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事迹,多次特地为陈干群题词题字:“情系老区 无私奉献”、“助人为乐”、“老有作为”,等等,以表达对陈干群的高度评价和赞扬。而陈干群却把这些当成鞭策,激励自己为革命老区去做更多的工作。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2014我的俄罗斯之旅:拜谒列宁(组图)
·下一篇:无
·赵颐柳:陈干群弘扬中国红色文化业绩卓著(组图)
·2014我的俄罗斯之旅:拜谒列宁(组图)
·铁骨铸军魂的“草鞋将军”——记原空军副司令、中国红色文化研究院顾问王定烈将军(组
·百岁女红军 飒爽俏英姿——记中国红色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王定国(组图)
·赵颐柳:2014我的俄罗斯之旅:拜谒列宁(组图)
·铁骨铸军魂的“草鞋将军”——记原空军副司令、中国红色文化研究院顾问王定烈将军(组
·赵颐柳:铁骨铸军魂的“草鞋将军”——记原空军副司令、中国红色文化研究院顾问王定烈
·赵颐柳:百岁女红军 飒爽俏英姿——记中国红色文化研究院名誉院长王定国(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鄂豫皖苏区首府革命博物馆:“纪念余述生同志诞辰10
特稿:“纪念余述生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在新县召
我与彰显和谐生态、绿意盎然的《广西林业》杂志
陈干群弘扬中国红色文化业绩卓著(组图)
赵颐柳:陈干群弘扬中国红色文化业绩卓著(组图)
特稿:陈干群弘扬中国红色文化业绩卓著(组图)
李燕杰:优秀共产党人陈干群(组图)
特稿:优秀共产党人陈干群(组图)
刘勇:红色文化进社区活动在幸福社区启动(组图)
特稿:红色文化进社区活动在幸福社区启动(组图)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习仲勋生平年表
毛主席语录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富平习仲勋陵园(组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