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吕玉兰传
前言 长风万里送玉兰
2014-08-29 16:53:35
作者:江山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1993年3月31日,是我刻骨铭心的日子。这天,我的妻子吕玉兰同志,不幸因病逝世。

    那几天,唁电唁函,雪片似地飞落到治丧办公室和我们家属手中。在我家里,设立了吊唁堂。人们怀着沉痛的心情,默默地在玉兰的遗像前致哀。

从一位普通农村姑娘逐步成长为新中国第一位女省委书记的吕玉兰。

    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李瑞环,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华全国总工会主席倪志福,这两位由劳动模范成长起来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听说老朋友玉兰病逝,专门打来电话表示沉痛哀悼和对家属表示亲切慰问。中共中央组织部、农业部、全国妇联、全国老龄委等中央有关部门和社会团体,也打来慰问电话并送来花圈。

    当年曾同玉兰一道在农业战线上拼搏的我国知识青年代表人物邢燕子、董加耕、侯隽,著名农业劳模、山西省大寨村党总支书记郭凤莲等,发来了唁电。

    玉兰的老领导,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候补委员、原中共中央华北局第一书记李雪峰,从北京来到石家庄的当天,就到我们家探望,对玉兰表示深切怀念。曾长期担任邓颖超大姐秘书的全国政协副秘书长赵炜,先后打来电话和写来信件沉痛地表示,玉兰的革命精神将永垂不朽。曾担任过中共中央委员、河北省委第一书记、书记或省长的河北省老领导刘子厚、闫达开、金明、高扬、邢崇智、李尔重,新华社老社长穆青、社长郭超人,分别从北京、武汉等地打来电话或发来唁电,表示亲切慰问。

    玉兰在正定县委工作时的“好搭档”,时任中共福建省委常委、福州市委书记和市人大主任的习近平同志,专门给单位发来唁电和给我家打来电话,对玉兰的不幸逝世表示沉痛哀悼,对家属表示亲切慰问。

    河北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先后到医院和我们家中慰问与吊唁。省委常委会还就如何安排好玉兰的后事,专门进行了研究。因为玉兰曾在中共“九大”到“十一大”上当选过三届中央委员,还当选过四届和五届两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担任过河北省委书记、省委副书记、省革委会副主任、省贫协副主席等职务,省委决定按副省级规格为玉兰办理后事,遗体上覆盖中国共产党党旗,告别仪式新闻登载省委机关报《河北日报》头版,骨灰安放在双凤山革命陵园的正厅。

    4月9日,河北省委举行了向玉兰遗体告别仪式。

    那天,北风呼啸,天色阴沉。上午七点半,我和两个女儿江河、江华,玉兰的妹妹吕玉霞等亲友,前往河北省人民医院,护送玉兰的遗体到石家庄市殡仪馆去。这是玉兰最后一次从河北省委省政府机关大院和我们家门前经过。车队在缓缓行进,我的心情也越来越沉重。4年前遭遇车祸、3年前身患脑血栓重病的玉兰,这次又突发大面积脑梗塞、心肌梗塞等疾病,于3月31日凌晨4时40分病逝。常言道,中年丧妻乃人生三大不幸之一,这话说得是多么符合人之常情啊!想想看,与自己相濡以沫共同生活20年的亲人,突然不幸逝世,不一会儿竟要化为灰烬。从此,她那亲切的面颊就再也抚摸不到了,她那熟悉的声音就再也聆听不到了,这是多么严酷的现实。更何况,玉兰仅仅在世53个年头就英年早逝,这实在不能不令人痛惜呀!这时,什么叫心如刀绞,什么叫万箭穿心,其中的种种滋味,我都体会到了。我也懂得了,人们说的泪如泉涌、以泪洗面,真是现实生活中会发生的事情啊!

    8点15分,我们来到石家庄市殡仪馆。院内人行道两旁和瞻仰厅里已摆满了花圈,有的花圈上挂着几条甚至十几条署有落款的挽带,有的挽带上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名字。“玉树傲霜雪,兰花幽香在;千秋永不朽,古今皆高洁。”悬挂在瞻仰厅正面玉兰遗像旁的这副挽联,深切地表达了人们对她的怀念之情。

    前来参加告别仪式的人越聚越多,黑压压地挤满了偌大的庭院。800份介绍玉兰生平的材料以及上千块黑纱,很快被人们拿光。连日来,社会各界人士闻讯将要为玉兰举行告别仪式,纷纷要求前来参加。负责料理后事的省农业厅有关同志,考虑到有的同志住得远,有的同志年老体衰,劝阻了一批又一批。

1993年4月9日,在石家庄举行了吕玉兰同志追悼会,各地干部群众自发前来与她告别,成为石家庄殡仪馆建馆以来人数最多的一次。

    但是,来人还是怎么也挡不住。这天,从北边的北京、天津和保定,到南边的邢台和邯郸;从西边的山西太原和大寨,到东边的山东聊城、临清和玉兰故乡临西……知道姓名的或不知道姓名的,人们还是从四面八方赶来了,期望最后看一眼玉兰。殡仪馆周围的几条马路上,停满了长龙似的各种机动车。一位有心人数了数,竟多达上千辆。殡仪馆负责人后来告诉我们,这天参加告别仪式的,少说也有3000多人,大大超出了人们的预计,是殡仪馆建馆以来前来参加告别仪式人数最多的一次。

河北省委、省政府、省人大、省政协主要领导(从左至右):程维高、郭志、吕传赞、曾美、岳宗泰等,前来与吕玉兰告别。

    九点,告别仪式开始。《河北日报》记者当天这样描述现场情景:

    此刻,曾经激励过千千万万人的玉兰同志,静静地躺卧在鲜花翠柏丛中,身上覆盖着中国共产党党旗,无声地接受人们的哀悼。

    吕玉兰家乡临西县东留善固村男女老少得知她病逝的消息后,都深深地陷入了悲痛之中。当年和她一起并肩战斗过的贾俊刚、杨宗勤、孙文德、杨建文、孙俊嘉、孙秀蕊、吕廷祥等同志,连夜驱车200余公里,赶来为她送行。他们泣不成声地追忆起玉兰坚持带领干部和群众,开荒植树、兴修水利,把所在乡村建设成为林茂粮丰、五业兴旺新农村的动人事迹。

    吕玉兰工作过的河北省委、省农业厅、邢台地委、临西县委、正定县委等单位的同志,也来为玉兰送别。他们说,玉兰几十年来始终艰苦朴素、廉洁奉公、实事求是、作风民主、为人正直、不计名利,是人民的好公仆。

    在此永别之际,那些十分熟悉玉兰同志的送行者都说,不管发生怎样的变化,她对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始终坚定不移。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第一章 让周总理感到费解的村名
·下一篇:序言:纪念玉兰同志 弘扬玉兰精神——为《吕玉兰传》再版而作
·吕玉兰——生命的路标
·读《吕玉兰》
·邢台市首家好人馆“临西好人馆”开馆(图)
·临西县举行“迎七一”践行“三严三实”主题党日活动(图)
·邢台应大力弘扬玉兰精神
·大力弘扬玉兰精神 自觉践行“好官”之道
·为人民服务是吕玉兰精神的核心(组图)
·咏玉兰
·国粹献给您:人人敬佩的好书记(组图)
·玉兰姐,您永远是我的榜样!
吕玉兰纪念馆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吕玉兰纪念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吕玉兰纪念馆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吕玉兰纪念馆”。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