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吕玉兰传
第一章 让周总理感到费解的村名
2014-08-29 16:46:56
作者:江山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1972年11月23日午夜,天安门东侧的北京饭店,依然灯火通明。就在这年5月,周恩来总理检查身体时,发现患有癌症。可是,日理万机的总理当天在会见外宾后,又不顾疲倦,接见了刚刚出访阿尔巴尼亚归来的中国青年代表团团长吕玉兰一行。

    在一间宽敞明亮的会客室里,总理亲切地同他们一一握手,请他们落座喝茶,还叫玉兰坐在自己的身旁。总理在了解访问阿尔巴尼亚的经过后,又详细询问了玉兰家乡东留善固村和临西县有多少人口、多少土地、多少树木、多少机械、多少产量,班子团结得如何。

    “玉兰,你那个村为什么叫东留善固?它有什么来历吗?”忽然,总理打住话头,又具体地考究起东留善固这个村名的含义。

    正在聚精会神汇报工作的玉兰,没想到总理会提出这个问题,不禁有些茫然:“这个——没有调查过,俺不知道。”

    总理分析道:“喔,你不知道这个村名是什么意思。东——留——善——固——,好像是个少数民族的名字?”

    玉兰解释道:“俺们村的人都是汉族,没有少数民族。”

    总理嘱咐:“玉兰,请你回去查查这件事,然后把结果告诉我。”

    玉兰点头:“好的,俺回去一定查一下,然后向总理报告。”

    多年来,周总理对玉兰的工作、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一直都很关心,以至连玉兰家乡的村名也要问个究竟。是的,东留善固这个村名,人们听起来很可能感到冷僻与古怪。这不,甚至连世人称颂、聪明绝顶的周恩来总理,也感到费解。

    东留善固何许地方?我国著名诗人、时任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田间,作家李满天、张朴,他们在1966年春到东留善固采访,合写了一篇题为《只争朝夕》的报告文学,其中这样描述它的地理位置:“在河北、山东两省交界的地方,在三个专区、三个县的边沿上,有一个三百户的村庄,名叫东留善固。”这三个专区,就是当年的河北省邢台专区、邯郸专区和山东聊城专区(现均已改为市);这三个县,就是当年山东聊城专区的临清县、邢台专区的威县,邯郸专区的邱县。东留善固,就坐落在临西县的西部,西与邱县毗邻,北同威县搭界,东和山东省聊城市的临清隔卫运河相望,正处在省与省、地区与地区、县与县相交的“三边”地带。怪不得有人认为,东留善固社会情况比较复杂,恐怕与它地处“三边”地带不无关系。这里位于河北省的东南部,属华北平原和海河流域。西至太行山、东至泰山,相距都在150公里左右。又地处中国大运河之卫运河西岸,横贯中国南北大动脉京九铁路的西侧,真可谓华北之腹、运河之畔。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初开始,来到省会石家庄河北省委工作而离开家乡的玉兰,一直对家乡怀有一种特殊的感情,深深地依恋着这块黄土地。因为,她在这里被哺育成人,也从这儿吸取着营养和得到了活力。我和玉兰从1974年结婚后,发现她总是乐意兼着临西县和东留善固村的职务,总是一有空就要到家乡去转转,总是在每年的秋季邀我到那里去看看丰收景象,让我参观那里的工厂、农田、村落和学校。每次前往,她总是滔滔不绝地给我讲历史、讲物产、讲人物、讲景色,神情是那样激动,情况是那样熟悉,对家乡的炽热爱心溢于言表。

    玉兰告诉我,东留善固原属山东省聊城专区的临清市,临西县曾是临清市的一部分。在1963年大洪水后的1964年12月,为便于卫运河的管理,经国务院批准,河北、山东两省以卫运河划定省界,将当时的临清县卫运河西岸地区划归河北省管辖,单独成县,因地处临清西部,故名临西县。因此,若要追溯临西以及东留善固的历史,必须从临清谈起。

    作为省级历史文化名城的临清,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早在距今4000余年的夏代,本域已有文字记载,隶属兖州。商代,本域属纣畿内地。西周,属三监地。春秋,为卫地。战国,这里又成为赵国的属邑。西汉初年以清渊县之名设县制,至今已有二千多年历史。晋朝,改为清泉县。到东晋十六国之一的后赵建平元年,因依傍清河(卫河古称)而更名为临清县,为临清县名之始。隋朝,设清河郡。唐、宋、金、元时期,均为临清县。明弘治二年曾一度升为临清州。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升为直隶州。民国时期又改为临清县。抗日战争时期,曾属晋冀鲁豫解放区冀南行政公署一专区等。1945年县、市分治,1958年市、县合并为临清市,1963年市改县,1983年撤县复市。

    说到临清,还不得不说到中国大运河,说到卫运河。这一世界上开凿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线路最长、延续时间最久且目前仍在使用的人工运河工程,包括隋唐运河(含卫运河),京杭运河、浙东运河等。它开掘于春秋时期,完成于隋朝,繁荣于唐宋,取直于元代,疏通于明清。从公元前486年始凿,至公元1293年全线通航,前后共持续了1779年。卫运河起源于河北省邯郸市馆陶县徐万仓,终于山东省临清市四女寺,形成历史悠久,是中国大运河开凿较早的一段。它秦汉时期称为清河,为黄河故道,因水清而得名。隋唐两代是永济渠的一部分。宋代称御河。元代临清到四女寺成为京杭大运河的一段。民国后始称卫运河。如今是冀、鲁两省边界河道。左岸途径河北省馆陶县、临西县、清河县、故城县;右岸途径山东省冠县、临清市、夏津县、武城县。到四女寺枢纽分流入漳卫新河和南运河。自从隋炀帝大兴民力开挖京杭大运河后,作为京杭大运河九大商埠之一和卫运河北起点的临清,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而日显重要。

    也许是中国大运河哺育了临清人一种特有的灵气,这里不仅物华天宝,而且人杰地灵,历史上曾涌现出不少仁人志士、名伶雅士和文臣武将。像唐代音乐家吕才,明代反税监义士王朝佐、大将左良玉和布衣诗豪谢榛,清朝名将孙维统,近代抗日民族英雄张自忠,当代著名学者、北京大学教授季羡林,以及著名画家张彦青等,都是临清人。当代著名诗人臧克家,就是在临清当教员时,走上文学创作道路的。清末兴办义学的武训,也曾长期在这一带活动,一边行乞流浪,一边募钱兴学,先后在这个县的柳林镇杨二庄和县城御史巷,办了3所义学,一时传为佳话。另外,临清还是山东快书的发源地,同时被专家确认为我国文学名著《金瓶梅》故事的背景地。有人做过统计,《金瓶梅》从58回到100回的42回中,有25处直接写到临清,如临清州、临清闸、临清码头、临清钞关等。值得一提的是,临清钞关等古迹古建已被列入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以临清贡砖建造的北京故宫、天坛、清东、西陵等古建筑,更早已成为世界文化遗产而名扬四海。

    如今,临西县境内还保存着西汉榆阳侯国、北魏临清古城等遗址,以及出土的汉代陶罐与瓷碗、唐代瓷罐、宋代古镜等文物。可以这样说,临清包括临西以及东留善固这片土地,作为古老中华民族得以繁衍生长大地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样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有年秋天,玉兰我们俩越过横跨在卫运河上的先锋大桥,从临西来到山东临清,先后参观了这里高耸入云的“舍利塔”古迹,古色古香的“运河钞关”、“螯头矶”和“清真寺”古建,一棵能同时生长5种叶子的奇特古树“五叶松”(也叫“五样松”)。后来,我自己又参观了张自忠将军纪念馆、季羡林先生资料馆。

山东临清舍利宝塔。

    其间,玉兰向我回忆起了她最早一次游历临清古城的情景。高小毕业那年,玉兰和同学们做好了两手准备,一是升中学,二是回乡建设新农村。在学校安排下,他们一起去临清县第二中学参加考试。考完后,他们把临清城里几处有名的地方,逛了一下。玉兰是第一次来县城,参观的时候,不禁感慨地说:“临清这个村好大呀!”同学们听了哈哈大笑。她第一次见到楼房,说:“快看那房子,房上摞房!”又说:“路多宽呀,底下还是用水泥泥了的!”同学们听了,又哈哈地笑起来。临清城内的特产真多,像竹竿卷帘、济美酱菜,还有人称临清“三宝”的瓜干、枣脯、千张袄,真使她有点目不暇接。城西是大运河,河里大船小船,川流不息,还有纤夫拉的船,几十号人一起喊着号子向前进,十分壮观。玉兰对我说:“不出门看看,老觉得天就那么大。这次进城,使俺增长了见识,开阔了眼界。当时,俺想得很多。城里这么繁荣,农村怎么办?能不能向县城学习?反倒促使俺坚定了回乡建设新农村的决心!”

    玉兰告诉我,她的家乡地域广阔,土壤深厚,气候温暖,四季分明,物产丰富,北方常见的农作物小麦、玉米、谷子、高粱、大豆等,无不生长。特别是棉花,这一带从明朝开始,就是集中产区,产量高、质量好,远销我国东北和西北。那次,她兴致勃勃地讲起的家乡盛产各种“瓜”的话题,至今令我难忘。这一带,多是沙土地,最适合种瓜。家家户户都种。像西瓜、冬瓜、南瓜、北瓜,还有甜瓜、菜瓜、香瓜、丝瓜、黄瓜、搅瓜、打瓜、吊瓜和面金瓜,好多品种。瓜的品种不一样,叶子和花瓣的形状不一样。瓜的长法也不一样,多数是先开花后长瓜,也有的是一出花就带着瓜……

    水资源比较丰富,也是玉兰家乡的一个特点。村北3里地,就是清凉江,丰水年份,可以挖渠引水浇地。这一带,地下水也多,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来,各村先后打了许多浅井、深井,保证了人畜饮水和农田灌溉。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第二章 家庭沧桑
·下一篇:序言:纪念玉兰同志 弘扬玉兰精神——为《吕玉兰传》再版而作
·吕玉兰——生命的路标
·读《吕玉兰》
·邢台市首家好人馆“临西好人馆”开馆(图)
·临西县举行“迎七一”践行“三严三实”主题党日活动(图)
·邢台应大力弘扬玉兰精神
·大力弘扬玉兰精神 自觉践行“好官”之道
·为人民服务是吕玉兰精神的核心(组图)
·咏玉兰
·国粹献给您:人人敬佩的好书记(组图)
·玉兰姐,您永远是我的榜样!
吕玉兰纪念馆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吕玉兰纪念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吕玉兰纪念馆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吕玉兰纪念馆”。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