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吕玉兰传
第十七章 有国才有家 爱家更爱国
2014-08-28 14:42:56
作者:江山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他叫孙鸿恩,是1939年入党的老干部,从1956年开始先后担任东留善固村所在的临清县下堡寺区党委书记、下堡寺公社党委书记等职。1973年,他从山东莘县调回临西工作,先后担任县人大副主任等职,同玉兰又共事多年,是比较了解玉兰的。当我请他谈谈玉兰在政治思想方面的特点时,他说:“玉兰是很爱护社员的,十分关心和照顾群众利益和群众生活的。当有的人干那种损公肥私的事,侵犯国家利益时,她又旗帜鲜明地加以反对。她常讲,我们今天能过上幸福生活,是因为有我们的社会主义国家,个人的事是和国家连在一起的。她总是坚持有国才有家,爱家更爱国,是一个时刻想着国家利益的好支书!”

二十世纪五十至七十年代,中国农民田间地头也不放松学习。图为吕玉兰和社员们利用劳动间歇进行学习。左一为大队支部副书记兼四队队长吕廷和,左二为女排长冯香柱。

    1963年,河北、山东等省遭受洪水灾害,政府对粮棉的统购统销抓得很紧。是把粮棉主动交给国家,还是搞瞒产私分多给自已留点?成为当时检验农村干部是否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标志之一。在这个严峻的考验面前,后留善固大队(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东留善固村曾一度分为前、后留善固两个大队)有个别干部为了自身的利益,趁玉兰不在家的时候,搞瞒产私分。玉兰从外地回来后,了解到这个情况,立即同这种错误行为进行了坚决斗争。

    那年,村北有一部分土地没有被淹,收了6万斤籽棉。玉兰在济南开会期间,“老孬”一伙就在家搞瞒产私分。玉兰开会回来,一些老党员、老贫农向她反映这件事。她说:“瞒产私分,必定有沾光的,一定要查清楚。”

    玉兰觉得这件事很重要,就及时向公社作了汇报。公社党委专门派了一名姓管的部长,到村里来帮助调查这事。据反映,有个生产队收了6000斤籽棉,可队干部说只收了2000斤。那天,管部长看见有个生产队会计的小日记本,在墙缝里放着,上边记着各户分花的数字,就装起来了。他先找到这个会计,会计不说实话;问队长,队长也不说。最后,管部长掏出了那个小日记本,会计、队长才承认了。

爱国家,爱人民,爱劳动,爱学习的吕玉兰。

    我从玉兰1963年10月的笔记本上,看到她当年的3段日记,可见她对这件事很重视。

    玉兰在那年10月25日这样写道:“我回来一天多时间。这半月多,情况不大明白,特别是棉花,据我摸的情况看,(1)有卖的,(2)有私分的,(3)有黑仓库,(4)故意拔棉柴带桃。确定今晚召开支部会进行研究,我要采取有效的措施。”

    她在10月26日接着写道:“我们大队4名干部研究了棉花任务,但都没有反映我村的情况,我很想问一下,追问我了解的情况。又想,我还没有抓住可靠的证据,所以摸一下,先找一下线索,看一下村里的动静。在晚8点钟时间,发现河北省郭庄来人并拿一条扁担,我们分析,这人是搞棉花的,即派人监视,结果在半夜两点拿住,扣住1000斤棉花,人已跑走。”

    在10月28日的日记中,她又写道:“早晨,有买棉花的人找到我,主要是叫我把棉花卖给他,我的答复很简单,一是追查棉花私商,看他买的棉花多少;二是把卖棉花者追出来,三是追轧花车轧了多少棉花,都是谁的。下午四点,开始我们的工作。”

    这时,“老孬”一伙就在村里散布流言蜚语:“外边卖八毛一斤,公家才两毛,咱们今年得少收多少钱!傻妮子不叫咱们活了!”“咱村有了咱村富,管那么多干啥!今年发大水,上级又不要,玉兰这个傻妮子非交不可,这是成心不要咱们后留善固啦!”

    有些私心重的干部社员,也对玉兰查瞒产私分不理解,有的躲着走,有的在背后说坏话。但是,玉兰硬是顶着歪风,忍着埋怨,一直积极协助公社干部,彻底查清了瞒产私分的棉花,并把它交给了国家。

    东留善固村的老人们告诉我,当年,玉兰曾挨家挨户登门动员,让干部和社员们把棉花交给队里,卖给国家。在做这项工作中,她费了多少口舌,遭了多少白眼!

    当年的六队会计吕天斌向我谈到,他当时也参与了这次私分棉花的错误行动。他说:“俺那会儿,就是想多捞点钱。别的干部说,分点棉花吧,俺就同意了。俺们几个还合伙买了轧花机,偷着给私分棉花的人轧私花。玉兰从外面开会回来,发现队里棉花少了,就调查这个事,有的干部就搞攻守同盟,费了好大的劲才搞清楚。棉花是国家统购物资,那年棉花收得少,国家的棉花很紧张,咱们应该想着国家,不应当只想着自个儿。玉兰纠正瞒产私分这件事做得对。”

吕玉兰和干部群众一道听老干部、老党员杨宗振讲革命传统。

    为了维护国家和集体的利益,玉兰坚持原则、敢斗敢管,即便是自己的亲戚朋友,也不留一丝情面。

    1961年,有个姓吕的犯错误下台干部,办起了私人磨面房。一天到晚,驴不歇蹄,磨不停转,搞小麦加工。他明收加工费,暗中掺杂使潮,把好白面取出来,留给自己吃,把次白面卖给人家。他还私自倒卖粮食和棉花。区政府专门派人来调查了他的问题,决定要处理他。查住他的问题后,捎信来叫玉兰先扣住他的东西,等待处理。这个干部找到玉兰,死乞白赖地说:“咱们是近门当家,都姓吕,两个‘口’字分不开,你替我在上级面前美言几句吧!”

    玉兰严肃地说:“咱们只能是公事公办。你现在只有老老实实,等待处理,往嘴上抹那么多蜜,不顶事儿!”

    不久,区政府依法处理了这个人。他恼羞成怒,背地里说:“‘好狗护三邻,好汉护三村。’吕玉兰胳膊肘往外拐,有她,就没咱过的了,得空非和她算帐不可!”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第十八章 晚婚计划
·下一篇:第十六章 顶住软斗比顶住硬斗还要紧
·吕玉兰——生命的路标
·读《吕玉兰》
·邢台市首家好人馆“临西好人馆”开馆(图)
·临西县举行“迎七一”践行“三严三实”主题党日活动(图)
·邢台应大力弘扬玉兰精神
·大力弘扬玉兰精神 自觉践行“好官”之道
·为人民服务是吕玉兰精神的核心(组图)
·咏玉兰
·国粹献给您:人人敬佩的好书记(组图)
·玉兰姐,您永远是我的榜样!
吕玉兰纪念馆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吕玉兰纪念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吕玉兰纪念馆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吕玉兰纪念馆”。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