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特稿精选>>正文
李明强:“重走毛泽东游学路写出人生第一本书”——2017全国首届日记夏令营系列报道之一(组图)
2017-07-03 16:05:20
作者:洛阳日记创新学会 李明强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中红网湖南长沙2017年7月3日电(李明强)

    联合主办:中国共产党员日记博物馆 中红网 红网  湖南卫视《天天向上》
    创意单位:洛阳日记创新学会
    时间:2017年7月19日~2017年8月16日
    地点:中国·湖南

    整整100年前,1917年暑期7月中旬,在湖南第一师范求学的毛泽东与在长沙楚怡学校任教的好友学长萧子升,二人结伴以行乞的形式外出游学,历时一个多月,行程近千里,游历了长沙、宁乡、安化、益阳、沅江五个县的诸多乡镇,一路上结交农民、船工、财主、县长、老翰林、劝学所所长、寺庙方丈各色人等,耳濡目染,让毛泽东对当时中国社会底层有了深刻而全面的认识,为后来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的实际相结合并能创造性的运用,开辟中国革命的正确道路奠定了重要基础。可以说那次游学是改变毛泽东个人和国家命运的一次重要游学,堪称中外游学史上的经典。

    这次游学是破天荒地以讨饭乞行的方式进行,他们出发时不带一文钱,却带着文房四宝,一边走一边写,写下了大量游学日记,曾在湖南一师的师生中争相传阅,称赞他们是“身无半文,心忧天下”。这8个字,后来就一直成为同学对毛泽东的一种亲昵的赞誉。

    同样是那个夏天,毛泽东还应邀为他的游伴萧子升自订的读书札记《一切入一》挥笔写序,对自己治学方法进行了高度总结,其中有三句话其实就是“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具体实践方法,值得莘莘学子借鉴。遗憾的是这三句被雪藏了整整100年之久,至今知之者甚少。

    今日记一事,明日悟一理,积久而成学。
    今日记一事,明日悟一理,积久而成学。
    今日记一事,明日悟一理,积久而成学。

    重要的事情重复三遍,这三句话还是对美好人生工程日记成功学的最好诠释。美好人生工程的研究发现,日记是记录人生、认识人生、规划人生、管理人生、成就人生的工具,写日记除提高写作能力外还能保护想象力、开发创造力、磨炼意志力、还可用于沟通情感、巩固养成美德和好习惯等等,总之日记是人生发展的工具,养成写日记的习惯能帮助人们提升素质,促进美好人生的实现。

    今年暑期是毛泽东游学100周年,为缅怀这位人民领袖,同时为了让更多的人历练人生、磨炼意志并掌握其治学法宝。美好人生工程倡议组织部分优秀中小学生和大学生于今年暑假开展以“重走毛泽东游学路写出人生第1本书”为主题的全国首届日记夏令营。

    初步构想本次夏令营以骑行代乞行,既可选择一家快速发展中的共享单车形成战略合作,还可提高行走效率以留出充足的时间用于活动的扩展和日记的写作,初步计划除了重走当年毛泽东走过的路还将参观毛泽东、雷锋、曾国藩等日记人物的故居等遗迹,最终还将留出一周时间帮助每位参加者把游学日记进行整理、编辑、设计并印刷成书的全过程,完成人生一本日记书(游学成果)。(日记成功学发起人李美志全程辅导参加者每天至少写2000字配照片确保大约5万字一本书,另争取发表处女作1篇)

    本次日记夏令营适逢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故拟邀请军校学员担任教官,办成一期军事夏令营,并于建军节前一天晚上与部队开展相关联谊活动。初步事项如下:

    一、活动时间:2017年7月19日开始,8月16日结束,共计4周28天,前21天游学并书写日记,后7天整理编印并展示日记。
    二、报名办法:报名本次夏令营须认真提前做功课查找毛泽东等人及故居背景资料并提出游学相关知识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并请6月30日前认真撰写百字个人简历和偶像或榜样简介,另撰写百字征友启事一则(毛泽东当年征友启事见附件可参考)报名备案。
    三、安全保障:此次游学近一个月且炎热夏季进行户外活动,存在安全特别是中暑风险,参加者务必提前对安全防范意外做出充分准备,须提前办理相关保险。
    四、具体每天的行程最好由参加者自行设计。

    毛泽东1917年夏为萧子升读书札记《一切入一》手书的序言真迹第1页。

    营员准备:提前功课、原来毛泽东的游学路线及补充游学路线的确定,可头脑风暴集思广益。笔记本电脑并提前学会五笔打字会用电脑写日记。参考书《徐霞客游记》、《走到哪儿写到哪儿》
    师资准备:图文编辑、军事教官或野营教练
    协作单位:共享单车提供单位,野营保障单位、数码速印机构设计师及设备支持
    初步设想:(经费小组AA)

    1、本次夏令营适逢建军90周年,拟邀请国防科技大学或笔者笔者母校空军工程大学学员担任教官每天讲述1个《解放军的故事》,另拟定于建军节前一天7月31日晚在韶山举办篝火晚会一场。
    2、露宿爱晚亭,最好全程野营露宿或至少体验一周野营埋锅造饭。让孩子们体验野外做饭如包饺子。还有识别采摘野菜,识别夏季自然植物庄稼和中草药等。
    3、寻求赞助单位为毛泽东三句话在毛泽东母亲和毛泽东故居立碑:
    今日记一事,明日悟一理,积久而成学。(第一句输入第二句输出。笔者认为这三句话对于人们特别是广大学生,远比家喻户晓的毛主席语录:“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更具实操价值。应当雕刻碑文,建立百科、名人题写。)
    4、营员分工主题日记:理财日记、动物日记、植物日记
    5、除增加见识,除历史人物大全还同时训练识人交友写人物日记,另要提前为交朋友做准备,如起草征友启事。

    链接一:青年毛泽东游学之路

    2013-12-20 08:50:00 华夏经纬网

    长沙晚报讯(本版撰文/记者 范亚湘 )毛泽东在长沙湖南省立第一师范学校上学时,他自己规定了“三不谈”即:一不谈金钱;二不谈身边琐事;三不谈男女方面的问题。被同学们誉为“身无分文,心忧天下”。他不仅如饥似渴地向书本求学问,读“有字之书”,而且还走出校门,面向社会,读“无字之书”,即“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

    A 与沩山密印寺方丈的一番长谈,毛泽东开始领悟“救国救民的大道理”

    1917年暑期,在一师读书的毛泽东邀了在楚怡小学教书的“学长”萧子升,各带一把雨伞、一个挎包,装着简单的换洗衣服和文房四宝,外出游学。游学是指离开自己熟悉的环境,到另外一个全新的环境学习和游玩。游学本来起源于春秋战国时的孔子“周游列国”,但湖南俗话称游学为“打秋风”。指穷知识分子靠作点诗、写几个字,送给乡里的土财东,换几个钱糊口,形同乞丐。

    此次毛泽东他们没带分文,历时一个多月,走了九百多里路,游历了长沙、宁乡、安化、 益阳、沅江五个县的不少乡镇。途中,结交了农民、船工、财主、县长、老翰林、劝学所所长、寺庙方丈各色人等,写了许多笔记。回到长沙后,为了纪念这次旅行,毛泽东和萧子升还换上游学时的草鞋短褂,到照相馆里拍了一张照片。

    这天,毛、萧二人来到宁乡县沩山密印寺,法一小和尚接待了他们。据萧子升在上个世纪50年代撰写的《我和毛泽东的一段曲折经历》里说:“法一,十五岁,很会说话,字也写得很好。”“我和毛泽东就离开了寺院,向山下走去。法一送我们到山脚,洒泪而别。”

    毛泽东与萧子升在密印寺期间的主要活动是两次会见方丈。

    萧子升在书中说,他们到达密印寺后,是法一安排他们住下的,可当二人提出要拜见方丈时,却被拒绝。但由于毛、萧二人一再坚持,法一就答应把由他俩签名的一张便条送给方丈。沩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副主任、地方史研究专家喻立新给记者还原了方丈见毛、萧二人的情景。

    过了一会,方丈同意见毛、萧两人。方丈注视一番来客,然后抬手一指:“这位可是毛施主?”

    “你怎么会知道?”毛泽东不胜惊讶。

    “两位施主是签了名的。”方丈不紧不慢地看着桌上的便条说:“毛施主一个字要占两三格,而萧施主一个格能写两个字。字如其人的道理,贫僧略知一二。”

    喻立新说,在关于沩山史志中,密印寺方丈的名字唯缺1905年到1918年这一时段的。不过,萧子升在书中却说:“住持方丈又是一位大学者。”

    上个世纪70年代初,宁乡县计划筹建“毛主席早期在宁乡的革命活动纪念馆”,专门成立了“毛主席革命纪念地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对毛泽东1917年在宁乡游学期间许多当事人进行过调查,其中就对法一和尚做了调查笔录,其中就有毛泽东“万佛之中指金佛”的故事。

    其实,法一说的“毛泽东惊天一指认金佛、大和尚(方丈)执意邀毛谈佛经”的故事,早就在沩山一带流传。那故事大致意思是:毛、萧二人原计划只在密印寺住一个晚上。第二天早上,天空乌云密布,他俩准备参观万佛殿后离开沩山。在万佛殿内,碰巧遇上刚做完早课的方丈。方丈说万佛之中有一尊纯金佛像,平凡之人很难辨认出来。毛泽东绕行殿内,对着一尊佛像一指。方丈心中一惊:“佛门之外,一眼认出本殿金佛,唯有这年轻人。”方丈送两人出殿,只见乌云渐渐散去,天上的太阳射出了万道光芒。方丈更加诧异,于是定要邀请毛泽东,前往客堂谈经论道。

    在萧子升书中,有这样的记载:“第二天早上当我们说要离开时,和尚们告诉我们说,方丈请我们再留几天,并且当天下午想再见见我们。”

    这位方丈到底与毛、萧二人谈了什么?1917年8月23日,也就是毛泽东刚游学回来没几天,给他的老师黎锦熙写了一封信,从其中的“感慨”可窥一“斑”:“欲动天下者,当动天下之心”、“动其心者,当具有大本之源”,这里的大意就是“要改变中国混乱局面,必须改变人们的思想。改变人们的思想,应该找到大本大源”。

    “大本大源”是什么?毛泽东在信中没有全盘托出。不过,这次游学到达益阳后,他就有了明确结论,“大本大源就在工农群众”。有学者如是说,毛泽东“救国救民的大道理”最有可能是在密印寺与方丈的几次长谈中顿悟的。

    B 不带一分钱、靠“行乞”游学,毛泽东当年很“前卫”

    为何毛泽东喜欢游学?1936年,他和美国记者斯诺谈话时回忆说:“有一天我读到一份《民报》,上面刊载两个中国学生旅行全国的故事,我想效法他们的榜样……”

    毛泽东给斯诺的描述是:“一个名叫萧瑜(萧子升)的学生和我做伴,我们走过五个县,没有花一个铜板。农民们既给我们吃的,又给我们地方睡觉;所到之处,我们都受到很友善的欢迎和款待。”

    关于这段经历,萧子升所著《我和毛泽东的一段曲折经历》有一则故事就是“毛泽东和我曾是乞丐”:

    一天清早,我和毛泽东出长沙西城。过了湘江,我们就踏上通往宁乡县城的道路。

    我们边走边谈,过了漫长一段时间,我们感到很饿。

    毛泽东说,“我们开始行乞吧,我们已经饿得要命了。”毛泽东问路旁小食店的女人,“你知道附近有读书人家吗?”她说,“在小店后面住着一位姓刘的老绅士。”

    “润芝,”我嚷道,“刘先生就是我们今天的主人了!”

    我们走到一座堂皇的住宅前,敲门。刘翰林终于走出来了。他年约70岁,他露着惊奇的眼光注视着我们。当他明白我们的来意后,过了一会儿,打开纸包,(我二人)一下子富起来,纸包里包有40枚铜板。

    我们以最快的速度回到小食店,不一会儿就饱餐了一顿,每人只花了4枚铜板。

    后来,我们沿路乞讨,农舍相隔二、三里,讨到的只是冷饭冷蔬菜,半饥半饱的。我们深深感到,讨饭与在饭馆吃饭是何等的不同!

    我们来到沩山,找到一户人家,一对和善的老夫妇给了我们足够的饭菜。老人对我们说:“你们两个小伙子,看上去决非乞丐,可为什么以乞讨为生呢?”

    “我们家境不好。”毛泽东答道,“但我们想旅行,因此唯一的办法便是一路乞讨。”

    他说:“当叫化子没什么不好,叫化子总比强盗好得多!”

    “叫化子是最诚实的人,”我辩解道,“甚至比做官都要诚实得多。”

    萧子升的这个辩解,很能表现他自尊甚至虚荣的性格。毕竟,他已经毕业,并在长沙城最好的小学有了一份体面的工作,“矫情”一点倒可以理解。毛泽东就说:萧子升放不下架子,问人问路,都要先整整衣服,干咳两声,然后开腔,还只愿进大户人家。

    不过还是有人识破了他们的不凡。在益阳,一个饭店主人叫茹英的姑娘,便慧眼识英雄,看出他们的行藏,惊叹道:“二位都是了不起的人物啊。” 

    就是在这个暑假,毛、萧二人“一双草鞋一把伞”一口气游走了湘省五县,做了贴近民生的社会考察,不能不说,毛、萧的游学方式其实在当时很“前卫”。

    C 毛泽东游学不住好房间与长工同睡一床,深入了解民生疾苦

    毛泽东在他的读书笔记 《讲堂录》中记下:“闭门求学,其学无用,欲从天下国家万事万物而学之。”在这里他就特别强调了读书不仅要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即社会和天下万事万物。要读懂这本书,就必须走出学校,到社会上亲自调查,体验民情。青年毛泽东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毛泽东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期间,曾几次和好友游学。据后来发现的史料记载,毛泽东的第一次游学应该是1916年5月,毛泽东步行数百里,从长沙到娄底市茶园山(今娄星区茶园镇东冲村)拜访刘且侯。刘是毛泽东在一师的同班同学,他家在当地是一个大富户。当时,毛泽东在刘且侯家住了四、五天,并走访了许多贫苦人家。在刘家,毛泽东不住好房间,不睡好床铺,坚持和长工王海文在侧屋睡一个床,屋里放在一个桐油灯,两人抵足而眠,无所不谈,得到许多珍贵的资料。毛泽东白天有时到外面调查,有时在房里看书,书是他自己带来的。离开苍山局时正逢大雨,刘且侯因病重,就没去送毛泽东了。刘且侯不久病逝,当时毛泽东并不知道。后来毛曾去信邀刘相见,才知道刘早已去世。

    在毛、萧二人游学的前一年暑假,23岁的毛泽东徒步120里到长沙县板仓杨家拜访老师杨昌济,在板仓屋檐下,他与15岁的少女杨开慧那惊鸿一瞥,奠定了他们后来情定终身的基础。这次,他还与杨开慧兄妹一道拜访了离板仓40里的高桥柳午亭先生,进而撰写了颇具影响的《体育之研究》一文。

    1918年早春,毛泽东利用寒假期间,到好友陈昌、陈绍休、罗章龙的家乡浏阳南乡、西乡游学考察,而且毛泽东在陈昌等人家一住许多天。在那里,他结交了更多的朋友,了解到更多的民情。

    陈昌于1911年考入湖南省第一师范后,与毛泽东、蔡和森等成为同窗挚友。1918年4月,陈昌加入毛泽东等创建的“新民学会”,积极参与毛泽东组织的俄罗斯研究会和文化书社的活动。1921年冬,陈昌经夏明翰介绍加入中国共产党。陈昌曾经参加“八一”南昌起义。1930年1月,陈昌在澧县不幸被捕,次月被杀害于长沙浏阳门外。

    1918年春节过后,毛泽东到浏阳游学,在陈昌家里一住就是49天。由于陈昌夫人叫毛秉琴,与毛泽东同姓,因此,她与毛泽东以兄妹相称,当时,陈昌四岁大女儿称呼毛泽东为“舅舅”。

    1918年夏,毛泽东与蔡和森赴洞庭湖地区进行游学式的旅行调查。

    当然,据张昆弟日记中记载:1917年9月16日,和彭则厚、张昆弟徒步到昭山,在那里住了一晚;据罗章龙回忆,毛泽东还独自到南岳考察过,但这两次时间较短,只能算“到”,算不得“游”。

    游学途中,毛泽东萧子升
    由“乞丐”变成贵宾
    野外露宿

    天色已晚,毛泽东和萧子升沿着一条小河一直走到午夜,最后决定在河滩上露宿。由于很疲惫,两人很快就进入梦乡。夜里毛泽东醒来,发现萧子升不知什么时候跑到附近的一棵小杉树下睡觉,于是转过头去,准备继续睡,就在此时他发现不远处一只“老虎”正盘踞在那里,注视着自己。此时他已完全清醒过来,可是怎么逃呢?冷静地思考后,他认为老虎并没有发现他们,关键是要防止萧子升醒来后喊叫,于是他慢慢挪动到萧子升那里,一直守在萧的旁边。

    天亮后才发现,所谓的老虎原来是一块石头。就在两人准备起身时,草地上突然窜出一条蛇,幸亏没有被咬,否则附近又没有医生,很是危险。于是两人决定,以后尽量不在野外露宿了。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王春和:青春在战火中绽放(组图)
·下一篇:无
·特稿:“重走毛泽东游学路写出人生第一本书”——2017全国首届日记夏令营系列报道之一
·特稿:毛主席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奠基人——纪念毛泽东诞辰124周年系列文稿之一
·胡应南、胡涵、王可入:毛主席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奠基人——纪念毛泽东诞辰124周年系列文
·特稿:毛主席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奠基人——纪念毛泽东诞辰124周年系列文稿之一
·毛泽东题写“光荣亭”
·罗燕:上杭:毛泽东才溪乡调查旧址景区万人共游荷花田(图)
·特稿:上杭:毛泽东才溪乡调查旧址景区万人共游荷花田(图)
·兆波和平智库:军民团结如一人 试看天下谁能敌——从井冈山根据地建立前后谈毛泽东人民
·特稿:军民团结如一人 试看天下谁能敌——从井冈山根据地建立前后谈毛泽东人民战争战略
·申尊敬:毛泽东的眼睛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李明强:“重走毛泽东游学路写出人生第一本书”——
特稿:“重走毛泽东游学路写出人生第一本书”——20
王春和:青春在战火中绽放(组图)
特稿:青春在战火中绽放(组图)
中红网:泰安毛公山红色文化博物馆举行“不忘初心,
特稿:泰安毛公山红色文化博物馆举行“不忘初心,永
特稿:毛主席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奠基人——纪念毛泽东
胡应南、胡涵、王可入:毛主席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奠基
特稿:毛主席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奠基人——纪念毛泽东
老一辈革命家朱理治诞辰110周年纪念会在京举行 顾秀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李讷携家人来毛主席纪念堂深情怀念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情满淮安”——日本松山芭蕾舞团首次来到
特稿:开国中将陈先瑞夫人王彦同志在京逝世(组图
特稿:贺晓明、林炎志等晋绥革命后代赴兴县迎17名
特稿:毛泽东亲属赴朝鲜祭奠志愿军烈士(组图)
特稿:毛主席机要秘书谢静宜在京病逝(组图)
特稿:高波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湖北红安举行开国上将王建安诞辰110周年纪念
特稿:季振同黄中岳冤案始末(组图)
特稿:红西路军后代2017年新春团拜会(组图)
特稿:《共和国将帅肖像油画集》及画像赠送仪式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