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新闻类>>红色联播>>正文
特稿:看毛泽东变坏事为好事
2017-07-10 11:31:19
作者:申尊敬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无论是凡人还是伟人,这辈子都难免会遭逢这样那样的坏事,这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一般人遇到坏事,要么认命认倒霉,要么骂娘发牢骚,要么摇头叹气,要么怨天尤人,总之是消极者居多,积极者居少,无奈的比有为者多。

    怎样面对和处理生活中工作中各种各样的坏事,被坏事压垮呢,还是在困境中崛起?

    毛泽东的选择是把坏事变成好事。令人感佩的是,毛泽东有一种奇特的本领,他不仅能够而且善于把坏事变成好事,把死棋走成活棋,还会让坏事情释放出正能量。

    毛泽东是辩证大师,他能看到危中之机,能看出坏中之好。

    坏事当然不会自动变好事,需要创造必要的条件,坏事才有可能变好事。

    “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毛泽东不是消极待变,而是创造条件,积极促变。创造让坏事变好事的条件,是他的绝活。

    毛泽东的过人之处在于,他的系统思维能力极强,不管遇到多大的难题或坏事,他都能想出常人想不出的对策,往往还不是一招一式,而是神鬼难料的“组合拳”,于是难题迎刃而解,坏事变成好事。所以,什么国民党反动派,什么“三座大山”,虽然都貌似强大得吓人,但最终都不是他的对手,而且都垮得稀里哗啦。

    1938年,毛泽东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作报告时,曾给学员于江题词:“碰了钉子时,就要向钉子学习,问题就解决了。”这极富哲理的题词,既是勉人,也是励己。

    毛泽东就是向“钉子”学习的好榜样。他不仅善于向历史上现实中的许多“钉子”学习,也非常善于从我党我军的失误和挫折中汲取教训,总结经验。他曾说:“错误和挫折教训了我们,使我们变得比较聪明起来了。”他指挥打仗“不二过”,就是碰了钉子,学习钉子,解决难题的最好范例。

    看伟人毛泽东怎样变坏事为好事,是一大享受,也是我们提升做人做事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径。

    毛泽东这样千古一见的奇伟人不可复制,他老人家化腐朽为神奇的妙招常让人眼花缭乱,我们可以在欣赏中学习他变坏事为好事的奇思妙道,哪怕只能学到一点皮毛,也该三呼万幸。

    毛泽东走上革命道路后,坏事几乎接踵而来,他却每一次都能化腐朽为神奇。毛泽东走上战争舞台后,遇到的最大对手就是蒋介石,蒋介石也一直把毛泽东视为最大的敌人。

    蒋介石是20世纪世界上最残忍的统治者之一,他比俄国的沙皇凶残一万倍。沙皇对革命党的领导人最严厉的惩罚是抓起来后先监禁,再流放到远东的西伯利亚等苦寒之地劳改,但沙皇轻易不要革命者的命。列宁和斯大林等俄国革命的领导人都曾多次被沙皇流放,很遭罪但命还在,还可以东山再起。

    蒋介石对毛泽东共产党就没有那么客气了,他的办法主要有两条,一是杀头,二是围剿,这两条方针的目的都是要对毛泽东和共产党人进行肉体消灭。他甚至提出“宁可错杀一千,决不放过一个”这样古今罕闻的杀人方针。蒋介石就是要把共产党斩尽杀绝,除却心腹之患,以解心头之恨。即使在国共合作的抗日战争期间,战争形势稍有缓和,蒋介石就要不失时机地举兵,千方百计地消灭共产党。他的两只手,真是沾满了共产党人和人民群众的鲜血!

    蒋介石恨不得将毛泽东食肉寝皮,他曾经悬赏5000大洋,要取毛泽东和朱德的人头。毛泽东多次命悬一线,最后都安然无恙。

    毛蒋争锋的前20多年,毛泽东长期处于劣势,这当然是坏事。但毛泽东以愚公移山的精神,用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和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等办法,一点一点消灭蒋介石的有生力量,一点一点为党和人民积聚力量,积小胜为大胜。他曾说:“我们不做蚀本的生意”。

    1947年底,国共两党的强弱之势出现大逆转的苗头,毛泽东以他独有的慧眼发现了这个苗头。还在转战陕北途中的毛泽东敏锐地抓住这一战转机,组织以刘邓大军由大别山挺进中原为标志的战略大反攻,向蒋介石的胸膛上狠狠地扎了一刀,国共两党两军在战场上的局势迅速由敌攻我守变为我攻敌守。

    1948年秋季,在太行山下的西柏坡这个小山村里,毛泽东与蒋介石开始大决战。

    毛泽东在几间小土房子里,用文房四宝,指挥了世界战争史上规模罕见的“三大战役”,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解放了大半个中国,把蒋介石、李宗仁打到了谈判桌上。

    谈判不成,他下令百万雄师过大江。那个曾经在中国大地上不可一世的蒋家王朝,几乎不可思议地灰飞烟灭了,蒋介石只好跑到小岛台湾去咀嚼大失败的苦果的滋味。

    蒋介石国民党给毛泽东共产党干了多少坏事,是个无法统计的天文数字。毛泽东领导共产党和人民群众,经过浴血奋战,闯过了一道又一道生死险关,最终取得了大胜利,把五星红旗插遍了960万平方公里的锦绣江山。

    这是20世纪最壮丽的史诗,毛泽东是这部伟大史诗的第一作者。

    1927年9月9日,毛泽东组建了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在湘赣边界“霹雳一声暴动”,领导了著名的秋收起义。这一年,毛泽东33岁,当过小学教员的毛泽东头一次上了战场。

    这次起义受到严重挫折。起义部队的原定目标是攻占湖南省会城市长沙,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国民党军队强力追剿,起义部队死的死,跑的跑,很快由五千多人减少至一千五百多人。

    9月15日晚,毛泽东冒着违抗中央指示的政治分析,果断决定停止向长沙进攻,率领遭受重创的起义部队边打边撤,来到浏阳文家市。

    打不赢就走,这是毛泽东的指挥打仗的原则之一。但是,这时候的起义部队往哪里走呢?

    19日晚,毛泽东在里仁学校召集师、团主要负责人开会,研究工农革命军的行动方向。他清醒地分析形势,提出把起义军向南转移到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山区,寻找落脚点,以保存革命力量,再图发展。会议通过了毛泽东的提议,部队向南前进。

    这一走,走出了灿烂辉煌的一片新天地!

    从这时候起,毛泽东的实事求是精神这个法宝,开始在战场上显灵了。

    毛泽东由进攻大城市转到向农村进军,看似退却,其实却是具有突破性的进攻,是中国人民革命历史上具有决定意义的新起点。

    在转兵向南的艰难行军途中,一路艰苦战斗,屡遇险情,毛泽东也吃尽苦头,他的两只脚鲜血直流,但依然坚持行军。有些人感到前途渺茫,选择了逃跑。

    9月29日,毛泽东把起义部队带到了江西省永新县三湾村。这时的部队,只剩下不足一千人了。

    在三湾,毛泽东利用甩掉了追敌的几天宝贵时间,决定对起义部队进行整顿和改编,这就是著名的“三湾改编”。

    这是一次破天荒的改革。

    “三湾改编”最重要的内容是,全军由党的前敌委员会统一领导。各级部队分别建立党的组织:班排设小组,支部建立在连队上,营、团建立党委;连以上设党代表,由同级党委的书记担任。部队的一切重大问题,都必须经党组织集体讨论决定。

    从此,“支部建在连上”和“党指挥枪”成了人民军队铁打的制度。这个建军原则,成为毛泽东领导的军队在任何艰难困苦中压不垮,打不烂,却能压倒一切敌人的核心竞争力。

    这支队伍从此成了一支崭新的队伍,旧式军队的习气和农民的自由散漫作风彻底改变。

    “三湾改变”是建设新型人民军队的重要开端,开创了党指挥枪和支部建在连上的制度先河,共产党领导的军队从此成了一支独具特色的军队。后来,我们军队的规模和装备不断发展变化,但“三湾改编”确定的这两条原则,始终没有变,将来也不会变。

    10月下旬,毛泽东把这支队伍带上了井冈山,经过一系列艰苦细致的工作,把袁文才和王佐在井冈山上的农民武装改造成红军的队伍。

    上山前,毛泽东向部队宣布三项纪律: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打土豪款子要归公;第三,不拿老百姓一个红薯。红军攻克遂川县城后。他又宣布了六项注意。这就是后来著名的“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雏形。

    毛泽东在斗争实践中发现,中国革命离不开农民,武装斗争一定要与农民运动相结合,要把农民组织起来,武装起来。于是,他领导这支初创的红军队伍做群众工作,在当地发展党员,建立党组织。军队和老百姓,渐渐亲如一家人。

    11月上旬,部队攻占茶陵县之后,毛泽东在这个县建立了工农兵政府。这是湘赣边界的第一个工农兵政权。

    1928年1月,毛泽东指挥红军攻克遂川县城后,总结实践经验,提出“敌来我走,敌驻我扰,敌退我追”的游击战作战原则。这就是著名的游击战十六字诀的雏形。4个月后,毛泽东和朱德概括出广为人知的游击战十六子诀。

    4月24日前后,毛泽东率一个团与朱德、陈毅、王尔琢带领的南昌起义余部,在宁冈砻市会合。这就是中国革命史上著名的朱毛红军井冈山会师。

    在宁冈的茅坪,毛泽东建立了湘赣边界工农兵苏维埃政府,他亲自担任特委书记,领导边界各县工农兵政府开展土地革命。这次土地革命,是一场轰轰烈烈的农村社会大变动,几千年的封建土地所有制被推翻了,广大贫苦农民分得了祖祖辈辈梦寐以求的土地,连永新县一些出家多年的尼姑也下山嫁人分了地。拥护红军和全力支持红军发展的贫苦农民越来越多。

    1928年12月上旬,彭德怀和滕代远率领在湖南平江起义的一支队伍来到井冈山。至此,井冈山成为全国各根据地中人数最多、战斗力最强的一支红军。

    1929年1月,毛泽东、朱德率领红四军主力部队从井冈山向赣南进军时,红军的队伍已经有3600多人了。

    井冈山根据地全盛时期,工农武装割据区域的面积达7200平方公里,共有50多万人,这里成了全国最大的工农武装割据的红色根据地。

    秋收起义是一次受到严重挫折的起义,这显然是个坏事,但毛泽东把这个坏事变成了大好事。毛泽东从这次失败出发,奇迹般地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总结了游击战的十六子诀,创造了革命军队的建军原则,发现了武装斗争与农民运动相结合这个法宝,开展了土地改革,为中国共产党和她领导的军队建设根据地创造了宝贵经验,井冈山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第一个红色圣地。

    从这个意义上说,秋收起义虽败犹胜,胜得意义深远,功德无量。

    面对秋收起义的严重挫折,毛泽东没有灰心丧气,没有怨天尤人,没有洗手不干。他目光坚定,信心更强;他率领余部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创造新的革命业绩;他不断探索,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仅仅用了一年多时间,就在井冈山打出了一片新天地,开创了一条新道路,找到了符合国情特色的革命道路。毛泽东在井冈山期间想的问题,提的口号,干的事情,都出之于大战略、大智慧,立足当前,影响未来。

    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没有胜利,但他“失之东墙,收之桑榆”,不是失大于得,而是得大于失。

    红军长征的前几个月,毛泽东是个没权没位的闲人。长征出发前,他还是一个靠边站而且经常挨批判的对象。在开辟井冈山和瑞金中央苏区功勋卓著的的他,虽然还是名义上的苏维埃政府主席,其实只是一个军中闲人,只能跟着部队走路。看着红军一次又一次打败仗,他的内心一定很痛苦。

    但毛泽东没有消极,消极处世不是毛泽东的风格。他没有抱怨,没有牢骚,甚至没有计较自己所受的委屈,他在积极争取扭转党和红军面临的危局。

    因为生病,毛泽东和同样病重的王稼祥躺在担架上,但两人不断地和张闻天交流思想,分析红军胜败得失的经验教训,探讨今后应该怎么办。正是这种深入的交流探讨,终于促成了1935年1月遵义会议的召开,取消了博古和李德错误的军事领导权。毛泽东进入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国革命的航船驶入正道。毛泽东也从台下,走到了台上,开始了挽救了革命挽救党的新征程。

    在长征路上,毛泽东如果做一个消极的行走者,也不会有人指责他,“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么,但那就不是毛泽东了。他是党的创始人,是红军的缔造者,他有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他绝不会做一个消极的随大流者。

    遵义会议是中国革命的里程碑,也是毛泽东人生的里程碑。但这不是谁的馈赠,而是毛泽东的历史主动性的硕果。

    毛泽东有极强的历史主动性,绝不轻言放弃。没有机会,他会创造条件,创造机会。一旦转危为安的时机成熟,他就会紧紧抓住机遇,绝不坐失分秒,让机遇产生裂变效应,战场上如此,政治上一样如此。他不是为个人争荣誉争权力,是为党和国家民族争生存权和发展权。

    美国记者索尔兹伯里把毛泽东和张闻天、王稼祥在担架上的议论,称之为“担架上的阴谋”。其实毛泽东正是通过担架上的议论,让张闻天和王稼祥接受了他的正确思想观点,为他争得了革命战争的领导权。他受命于危难之际,挽狂澜于既倒,改变了党和红军的命运。

    遵义会议之后,毛泽东成了实际上的红军主帅。他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指挥红军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翻雪山,过草地,虽然经历了千难万险,但终于把中央红军带到了陕北,为党中央和红军找到了新的落脚点和出发点。

    长征是共产党的苦难之行,也是辉煌之行。毛泽东后来在陕北讲起长征的意义时说:“长征是宣言书,长征是宣传队,长征是播种机。”没有遵义会议,没有毛泽东在遵义会议之后指挥红军取得的一系列胜利,中国共产党和红军的历史可能就得重写。正是毛泽东由于在遵义会议之后重掌军权,红军才从此前的屡吃败仗,变为不断胜利。

    毛泽东把一支不断失败的队伍,变成了一支不断胜利的队伍,他也赢得了“用兵真如神”的盛誉。

    火眼金睛的毛泽东,特别善于见微知著,总能透过现象看本质。绝不会被表面现象牵着鼻子走。

    作为政治家的毛泽东,也曾遭遇被普通百姓恶语咒骂的尴尬。毛泽东没有打击报复骂他的人,而是寻找挨骂的原因,思考怎样改进工作,铲除百姓骂娘的根基。

    1941年6月3日,陕甘宁边区政府召开县长联席会,讨论征粮问题时,会议室突然遭到雷击,延川县代县长李彩云被雷电击死了。一个农民事后说,老天爷不睁眼,咋不打死毛泽东!保卫部门得知后,要把这件事当做反革命事件追查,毛泽东坚决制止了这种作法。

    那时的毛泽东,在陕北已经有很高的威望,一个普通农民却敢这样恶语咒骂毛泽东,这引起他的深思。他深入调查后,发现问题的症结是政府征了过头粮,惹得老百姓有怨气。

    毛泽东决定开展以农业为中心的大生产运动,他亲自为这个运动题词:自己动手,丰衣足食。军队首先带头搞生产。八路军一二0师三五九旅原来是从华北调来保卫党中央的,如今在旅长王震的带领下,开赴荒无人烟的南泥湾开荒生产,成为一支“又战斗来又生产”的部队。延安的党。政、军、民、学各单位纷纷行动起来,参加了这场轰轰烈烈的生产运动,毛泽东和中央领导们也亲自开荒种地。毛泽东在杨家岭对面的山坡上开了一片地,他那么忙,有空时也放下手头的工作,亲自锄草浇地,不让身边工作人员代劳。

    1943年9月,南泥湾已经成为“到处是庄稼,遍地是牛羊”的“陕北江南”。毛泽东到南泥湾视察时,兴奋地说:“困难,并不是不可征服的怪物,大家动手征服它,它就低头了。大家自力更生,吃的、穿的、用的都有了。目前我们没有外援,假定将来有了外援,也还是要以自力更生为主。”后来他又说:“这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未有的奇迹,这是我们不可征服的物质基础!”

    毛泽东就具有这种见微知著的独到眼光和特殊本领。他挨了一个农民的骂,非但没有生气发火,更没有惩罚这位农民,竟然能够从一个普通农民骂娘的话中发现我们政策的大缺陷,然后果断采取措施,改进工作。陕甘宁边区的群众对党和政府多征公粮的怨愤,很快变成了衷心拥戴。

    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件坏事。汉唐以来,日本一直是中国的学生,朝野都以中国为师。如今“学生闯进家门打老师”,实乃中华民族一大耻辱。

    毛泽东和党中央高高举起抗日这面大旗,指挥八路军和新四军开展灵活机动的游击战,一面坚持抗日,一面壮大自己,在山东、华北和苏浙皖等地区发展敌后根据地。

    抗日战争结束时,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已经有近80万人了。1929年1月的“朱毛红军”只有3600人,现在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却可称百万大军了。从1928年到1936年,蒋介石几乎是竭尽全力,也绞尽脑汁,不断“追剿”、“围剿”共产党的军队,抗日战争期间又多次制造“摩擦”,图谋搞垮共产党。如今,共产党的军队却是越剿越多了,共产党的力量也越来越强大了。不知蒋介石看到这个现象,心里是什么滋味。

    1946年6月,蒋介石发动全面内战时,共产党已经有61万正规军,66万地方部队,总数达127万人,虽然比蒋介石少了300多万人,但也有能力起而应战了。共产党还有一支看不见的力量,那就是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的老百姓,他们拥护共产党,是毛泽东和蒋介石打人民战争的最大本钱。

    抗日战争期间的毛泽东,在陕北还有一个重大收获,他为共产党和人民群众创造了一个威力无比的精神武器—毛泽东思想,毛泽东也成了“圣哲”。毛泽东最著名的许多文章,如《论持久战》、《实践论》、《矛盾论》、《中国革命的战略问题》、“文革”中家喻户晓的“老三篇”等等,就写于陕北延安。正是这些著作,奠定了毛泽东思想家、战略家的不二地位。

    1945年4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延安召开,主席台上方的红色横幅上写着“在毛泽东的旗帜下胜利前进”。中共七大后的共产党及其领导下的军队,成了一个思想和意志高度统一的党和军队。蒋介石虽然兵多将广,但内部派系林立,互相倾轧,看起来是个庞然大物,其实基本是一盘散沙。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抗日战争终于胜利了,全国人民都想过太平日子,毛泽东和共产党也愿意顺应民心,不想再打仗了。毛泽东写了《联合政府》和《新民主主义论》,表示共产党愿意与国民党蒋介石组建联合政府,共同建设中国。

    蒋介石却不愿意与共产党一起坐江山,他想独享天下,所以他坚决要打内战。重庆谈判是假,全面内战是真。他仗着自己的军队多,又有美国出钱出枪,决心要消灭共产党。

    蒋介石踌躇满志,他在一次会议上对他的部下们说:“我们一定能速战速决,把奸匪消灭”。他甚至宣称要三个月内把共产党全消灭。

    1946年6月,蒋介石以围攻中原解放区为起点,发动了全面内战。

    毛泽东和共产党又一次面临事关生死存亡的关头。

    毛泽东没有办法阻止战争,但他有办法赢得战争的胜利。蒋介石有发动内战的能力,却没有打赢战争的本事。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特稿:学习和研究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的战略思想笔谈之二: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为二战胜利作出了永不磨灭的最伟大历史贡献
·下一篇:无
·特稿:学习和研究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的战略思想笔谈之二: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为
·特稿:鹧鸪天·“八一”军旗下
·特稿:鹧鸪天·“八一”军旗下
·特稿:《北上抗日 鼓舞民心》为中国全面抗战奠定政治军事战略的现实基础(组图)
·特稿:新四军第四支队流波镇的集结整训
·特稿:张全景老部长为《第一届中国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才艺作品网络征集活动》题词(组
·特稿:张黎上将为《第一届中国青少年传承红色基因才艺作品网络征集活动》题词(组图)
·特稿:许世友夫人田普同志永垂不朽(组图)
·特稿:许世友夫人田普同志永垂不朽(组图)
·特稿:第七届八路军文化旅游节盛大开幕(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红网”或“特稿”或带有中红网LOGO、水印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频视频稿件,版权均属中红网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中红网”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申尊敬:看毛泽东变坏事为好事
特稿:看毛泽东变坏事为好事
宜章县城是这样被解放
公审枪毙郴籍汉奸张财旺、廖镜廷
兆波和平智库:学习和研究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的
特稿:学习和研究习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中的战略思想
特稿:鹧鸪天·“八一”军旗下
宋宝麟:鹧鸪天·“八一”军旗下
特稿:鹧鸪天·“八一”军旗下
《北上抗日 鼓舞民心》为中国全面抗战奠定政治军事战
特稿:图说谁参加了叶选宁的遗体告别(组图)
特稿:痛悼李昭 怀念耀邦——李昭同志遗体告别仪式
特稿:深切怀念李昭同志 齐心同志送来花圈(组图)
特稿:董必武之子董良翮同志追悼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
特稿:最后一位开国中将王秉璋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
特稿:老一辈革命家谭震林同志长子谭淮远病逝
特稿:2015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2016年“9·9”深情缅怀毛主席(组图)
特稿:李讷携家人来毛主席纪念堂深情怀念毛主席(组图
特稿:粟裕大将夫人楚青遗体送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情满淮安”——日本松山芭蕾舞团首次来到
特稿:开国中将陈先瑞夫人王彦同志在京逝世(组图
特稿:贺晓明、林炎志等晋绥革命后代赴兴县迎17名
特稿:毛泽东亲属赴朝鲜祭奠志愿军烈士(组图)
特稿:毛主席机要秘书谢静宜在京病逝(组图)
特稿:高波同志遗体告别仪式在京举行(组图)
特稿:湖北红安举行开国上将王建安诞辰110周年纪念
特稿:季振同黄中岳冤案始末(组图)
特稿:红西路军后代2017年新春团拜会(组图)
特稿:《共和国将帅肖像油画集》及画像赠送仪式在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意见反馈 | 版权声明
投稿QQ:402022481  463917348
投稿邮箱:js88@vip.sina.com
中红网—红色旅游网 版权所有
冀ICP备05003408号
京公网安备110102005850
我要啦免费统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