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视频 | 红色博览 | 红色网群 | 作者专栏 | 英模事迹 | 权威发布 | 领袖故事 | 史海秘闻 | 领袖故事 | 红色恋情
红色联播 | 红色书信 | 红色演讲 | 红色景区 | 红色诗词 | 红色歌谣 | 红色镜头 | 红色游记 | 红色书画 | 红色访谈
红色收藏 | 红色格言 | 绿色景区 | 红色精神 | 导游词集 | 英模瞬间 | 特稿精选 | 红色歌舞 | 红色环球 | 红色题词
景区地图 | 红色日历 | 红色图库 | 红色文化 | 红色课堂 | 精神大观 | 长篇连载 | 红色人物 | 红色文物 | 红色头条
  当前位置:红旅频道>>作者专栏>>周红兵>>正文
袁玉冰——第一次大革命时期的“江西三杰”之一(组图)
2012-02-21 20:50:16
作者:周红兵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论坛 【收藏】 E-mail推荐:

    袁玉冰,谱名袁光鉴(鉴),字玉冰,别号孟冰、冰冰。江西兴国县崇贤乡上沔村(今划归泰和县老营盘镇管辖)人。早期袁玉冰组织了江西第一个革命团体“鄱阳湖社”,后更名为以改造社会作为宗旨的“江西改造社”,且为主要负责人兼《新江西》主编。积极参加“五四”运动。他是江西传播马列主义先驱、江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组织的主要创始人,赣南第一位中共党员。历任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书记、共青团江西区委书记兼任中共江西区委秘书和宣传部长、中共兴国县委书记、中共九江地委书记、中共赣西特委兼任书记等职。1927年12月因叛徒出卖被捕,英勇就义。当时袁玉冰与后来赣东北革命根据地及中国工农红军第十军的创建者、军事家方志敏,及早期江西中共、共青团组织主要创始人赵醒侬被并称为“江西革命三杰”。
    矢愿从今坚立志,要为世界主人翁。清光绪二十五年一月十八日(1899年2月27日),袁玉冰出生江西兴国县崇贤乡上沔村一户贫苦农户家里。他家境贫寒,为了分担父母肩上的重担,袁玉冰从小就放牛、割草、砍柴。农民出身的袁玉冰对贫苦农民生活有着刻骨铭心记忆,从小就立下了要拯救劳苦大众水火之中崇高志向。
    清宣统二年(1910年),11岁的袁玉冰入私垫。民国3年(1914年),袁玉冰入兴国县高兴圩成德小学就读高小。当时,学校有些出身富豪家庭的学生,有的甚至染上了赌博抽烟、酗酒打架的恶习。袁玉冰对这种流氓习气非常厌恶,在老师和同学的支持下,创立学生自治会,带头发起禁止抽烟喝酒、禁止旷课、禁止打架的“三禁活动”。他还创办了学生阅书社,由学生自愿捐款,购置书刊。
    民国7年(1918年)秋,袁玉冰考入江西省立南昌第二中学。青年学生时代,目睹在帝国主义侵略下的国家危亡局势和社会黑暗状况,激发了爱国热忱,立志要为苦难的中国寻求出路。在校期间,他发起成立学生自治会,敢于抨击封建礼教的陈规陋习和繁文缛节,在社会交往中主张“十不”:不用字和号;不说客套话;不宴会;不敬茶;不递烟;不回拜;不贺年拜节;不留客送客;不送无谓礼;不做应酬文。即倡导诚实守信、求真务实、简朴节俭的新风尚。
    1919年,举世瞩目“五四”运动爆发了。5月7日,为了响应和声援这次爱国运动,召开了南昌市学生代表大会,袁玉冰作为南昌二中的学生代表出席了这次大会。接着,他和同学们一起,参加了声势浩大的示威游行,并在街头发表演说,号召人民行动起来,反对卖国求荣的北洋政府,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提倡国货,抵制日货,并将搜查到的日货当众烧毁。他们的行动被一些因循守旧的人讥为“过激”,还称他们为“过激党”。袁玉冰则在《答友人》一诗中,针锋相对地断言:我看将来定为“过激党”的天下,“盖势所必至,而理所难逃”。这一年,袁玉冰正好20岁,写了一首题为《二十初度感怀》诗:
    光阴去太匆匆,忽忽年临二十中。
    矢愿从今坚立志,要为世界主人翁。
    国势阽危抱杞忧,挽回深愧乏良谋,
    才疏漫与终军比,弱冠空贻识者羞。……
    原来我亦是贫家,那得金钱用似沙,
    游年多年消钜费,从今敢不力惩奢。
    袁玉冰此诗,抒发了对祖国前途命运关心和立志革命抱负。如果说他的这首诗是个刚过20岁的风华后生对理想抱负的直接反悔,那么他对学友的劝勉则从侧面表现了他立身处世的准则与态度。他的《赠周君转学心远中学》写道:
    世事原来少自由,一时失意不烦愁,
    劝君莫把东隅恋,且看桑榆尚可怕。
    他活用日出东方,晚景桑榆作比,鼓励朋友不要贪恋往日的成功,更要努力争取日后的胜利,其奋发进取的精神溢于言表。他在《赠弟》中说得更是透彻明白:
    人生难得是青春,要学汤铭日日新。
    但嘱加鞭须趁早,莫抛岁月负双亲。
    据《尚书》载:商汤浴盘上的铭词说:“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以此勉励弟弟日新月异,奋发有为。由这些诗我们不难看出,青年袁玉冰的革命志趣,崇高理想与伟大抱负是何等的高洁执着。
    江西传播马列主义的先驱。“五四”运动以后,袁玉冰的思想由追求爱国真理开始向共产主义者转变。这一转变,他曾作《无题》一首予以明确表述,其中有反思,更有充满自信的自励,诗曰:
    弹指流光又一年,倔强顽劣尚依然。
    从今矢醒黄梁梦,猛向前途力著鞭。

    从此,袁玉冰开始阅读《新青年》、《每周评论》等进步书刊,探求救国救民道路。对李大钊在《新青年》发表宣传十月革命即1917年11月7日(儒略历10月25日)列宁领导的武装起义、建立了无产阶级政权──苏维埃政权和由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社会主义和马列主义文章产生了浓厚兴趣,并逐渐认识到,组织进步社团,创办刊物,努力提高中国人民觉悟,是进行革命首要任务。
    1919年下半年,袁玉冰邀请后成为中共优秀的领导干部、马列主义的活动家、中国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的创造者之一黄道,及徐先兆、石廷瑜、黄在璇、刘轶、黄家煌、郑洪江等7位同学,组织了江西第一个革命团体“鄱阳湖社”。他们当时都在南昌二中读书,又是同班同学,风华正茂,血气方刚,经常在一起议论国事,激杨文字,抨击时弊,被同学们戏称为“江西八大家”。后来们感到鄱阳湖社这个名称无法体现团体宗旨,遂次年12月更名为以改造社会作为宗旨的“江西改造社”。
    1921年1月1日,“五四”运动后江西第一个革命团体“江西改造社”在南昌二中宣布正式成立。到会的9位社员公推袁玉冰为会议主席。会上决定出版发行《新江西》季刊,并推举袁玉冰为改造社主要负责人兼《新江西》主编。《新江西》第一卷第一号,5月1日问世。袁玉冰为创刊号撰写了《本刊宣言》,阐明改造社的政治主张。他说:“改造社的宗旨,是主张改造社会的。发行本刊,就是改造社会的一种方法。我们改造社会,先在江西做起,……所以就叫做《新江西》。”他在宣言中还提出了根本上改造社会的三项主张:“一、发展德谟克拉西的真精神;打破一切权威和阶级制度。——如军阀……对于平民,资本家对于劳动者,男人对于女子,……的各种不平等的制度。二、劳工神圣,是我们良心的主张。要使他们有觉悟,能主动;引着他们到光明的路上去。三、社会上没有真是非,不是是非颠倒,就是‘黑白不分’。我们对于社会的一切现象,惟有下严格公正的批评,由此才寻得真理来。”最后,袁玉冰明确指出:“我们的最终目的,在使这个黑暗的‘旧江西’变成一个光明的新江西。”《新江西》自问世那天起,就成为反帝、反封建、反军阀斗争匕首、投枪,成为江西第一个宣传马列主义革命刊物。伴随着《新江西》广泛发行,其影响日益扩大,一批先进青年先后参加改造社。
    当时的这江西首个革命团体改造社成员,曾以《新江西》为阵地,开展过“主义问题”和“政治问题”的争论。“主义问题”实际上是要不要马列主义的问题;“政治问题”实际上是要不要参加革命实际活动的问题。这场争论直接影响着和决定着南昌学生运动的方向,在争论中袁玉冰等人驳斥了反对者的言论,指出了学习马克思主义和参加实际政治斗争的重要性。袁玉冰说:没有主义的信仰是再危险不过的。马克思的共产主义是激进中的能够实现的主义,只要看他主张非妥协的阶级斗争和无产阶级掌握政权,就很可以坚定我们的信仰了。但是他又指出,信仰马克思主义不等于拿马克思主义作教条。因此,他告诫大家不要犯经院派的错误,不能只是空谈而不注意中国的社会实际,如果这样空谈,自然是落空中的落空。
    因屡遭“江西警察厅”的蛮横干涉和查禁,《新江西》当时只出3期,但袁玉冰先后发表文章31篇,他在《我的希望新江西》一文中,就痛斥了官僚政客军阀财主祸国殃民的罪行,“过去的江西,现在的江西,都是充满了黑沉沉的、阴惨惨的色彩。社会上没有一桩事,不受官僚政客军阀的支配”。同时他对劳苦大众寄予了深切的感情。他说:“可怜的三千万男女同胞,在这黑无天日,惨无人道的地狱里面过非人的生活,真是言之伤心!”他号召人民“应该有真正彻底的觉悟、牺牲奋斗的决心;把那些阻碍的荆棘,一刀斩去,尽力去杀出一线光明的道路来”。袁玉冰成为江西传播马列主义的先驱。


    袁玉冰主编的《新江西》杂志不愧为当时江西思想界的一颗明星,起到了时代喉舌的作用,受到了广大先进知识分子和青年的热烈欢迎。尽管它从出版的第一天起,就一再遭到军阀当局的干涉和迫害,但它流传的地域和影响相当大,不仅江西各地拥有大量读者,甚至上海、北京、广州、武昌等地也有所见,1923年春,《新江西》虽然被迫停刊了,但是旅居上海、南昌的20余名江西先进青年,接过袁玉冰未竟的事业,又于同年10月创办了《新江西半月刊》,继续从事反对北洋军阀的统治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工作。
    其时,由于追求进步、倾向革命,改造社很快吸引了众多有志青年学生加入。至1922年,会员一度达到100多人,黄道、邵式平、方志敏、涂振农、邹努等都是该社社员。其中邵式平后成为革命家、军事家,著名的农民运动领袖,弋横暴动的主要领导人之一,闽浙赣苏区和红十军的创建者与领导者之一,也是闽赣苏区的创建人和主要领导人之一。邹努后成为中共早期干部、英烈。涂振农后成为中共早期干部、叛徒。
    1922年6月,在南昌江西省立甲种工业学校就读方志敏在报名参加了改造社后,与袁玉冰以及随后结交的赵醒侬,为了一个共同革命理想和目标,携手合作并肩战斗,日后被人们誉为“江西三杰”。
    改造社随着组织的扩大,社员分布极为广泛,以江西为主,北京、上海、湖南、四川甚至日本均有。为了加强对改造社的组织领导,袁玉冰于1922年11月提出了改造社的八条社规,作为社旨的补充:“一、积极的破坏不良的社会制度;二、社员只能信仰主义,绝不能信仰任何宗教;三、对于民主革命的政党只能援助,不能加入;四、社员须有一种体力劳动或精神劳动的正当职业;五、社员不得为资本家的助手,如工程师……之类;六、社员生活平民化,如坐人力车、穿华丽衣服……等应禁止;七、社员不得有不良的嗜好,如嫖赌烟酒之类;八、社员对下面各种应该有研究:1、马克思学说;2、社会学;3、外国语—至少一种;4、世界语。”社规强化了对社员的要求,提高了改造社的革命战斗力和社员的水平,表明改造社的思想已逐步转向马克思主义。改造社集合了江西一批先进知识分子,为反对北洋军阀在江西的统治,为在江西开展新文化运动和宣传马克思主义,进行了英勇的斗争,起了重要的作用。

|<< << < 1 2 3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项英——工人阶级的英雄(组图)
·下一篇:陈潭秋——英名垂青史风范励后人的革命家(组图)
·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的恢宏实践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科学体系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
·周红兵:中央苏区反“围剿”战争的恢宏实践为毛泽东军事思想科学体系的形成奠定坚实的
·四星望月——伟人毛泽东命名的名菜(组图)
·周红兵:四星望月——伟人毛泽东命名的名菜(组图)
·瞿秋白——中国革命文学事业及红色文化重要奠基者(组图)
·周红兵:瞿秋白——中国革命文学事业及红色文化重要奠基者(组图)
·袁玉冰——“江西革命三杰”之一(组图)
·周红兵:袁玉冰——“江西革命三杰”之一(组图)
·博古——辉煌与悲壮的革命家(组图)
·周红兵:博古——辉煌与悲壮的革命家(组图)
中国红色旅游网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特稿”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中国红色旅游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红色旅游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其他来源作品,均转载自其他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丰富网络文化,此类稿件不代表本网观点。
3、任何单位或个人认为本网站或本网站链接内容可能涉嫌侵犯其合法权益,应该及时向本网站书面反馈,并提供身份证明,权属证明及详细侵权情况证明,本网站在收到上述法律文件后,将会尽快移除被控侵权的内容或链接。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
我支部召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专题组织生活会
“香港青少年红色之旅福建行”旅行团来我馆参观交流
特稿:仰望中条(图)
王放:仰望中条(图)
特稿:仰望中条(图)
《周恩来风采》摄影展在刘少奇纪念馆隆重开展(图)
文艺表演进军营 唱响军民鱼水情(图)
我带砳砳逛南京(组图)
请给有碍观瞻的景观“理理发”(组图)
陈诗颖:信阳师院外国语学院社会实践小分队走进革命
习仲勋会见原中顾委副主任薄一波
解放军厚葬名将张灵甫(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行(
毛泽东称习仲勋:“你比诸葛亮还厉害”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到毛
毛主席“粗话”欣赏
习仲勋与儿子近平、远平
毛主席语录
习仲勋生平年表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纪念堂怀念老人家(组图)
特稿:首都各界隆重纪念毛主席诞辰116周年活动在京
9月9,李讷、毛新宇等来到毛主席纪念堂(组图)
特稿:李讷、张玉凤等毛主席亲属和身边工作人员来
特稿:参加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集锦(组图)
特稿:华国锋遗体告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举
特稿:华国锋年年到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组图)
纪念毛主席诞辰114周年 原毛主席身边工作人员来到
特稿:毛远新出现在邵华遗体告别仪式上(图)
特稿:邵华遗体告别仪式(组图)
 
中 国 红 色 旅 游 网 版 权 所 有,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复 制 或 建 立 镜 像
建议使用分辩率1024*768浏览本站,16位以上颜色,IE5.5以上版本浏览器
冀ICP备05003408号
E-mail: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