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白色的乔其纱衬衣,看上去颜色已整体泛黄,局部地方污渍严重,但它却是一件极其珍贵的文物,因为它是毛泽东同志晚年曾穿过的一件衬衣。这么珍贵的文物如何清洗和修复呢?昨日,2012年国家馆藏近现代文物保护修复培训班在韶山开课。该培训班由国家文物局主办,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和湖南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共同承办,为期5个月,分设纸张和纺织品两个专业方向。
以生物清洗采用专利设备进行
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现有馆藏文物、文献、资料60000余件,其中毛泽东晚年生活文物6000余件。该馆负责文物保护修复工作的谭征向记者介绍,馆内收藏保存的主席曾穿过的衣物等纺织品类文物,主要存在老化、霉变、虫害、微生物侵害等问题。对于一批没有正式展出的纺织品类、纸质类、皮革类文物,纪念馆于今年7月启动毛泽东遗物科技保护修复工程。整个工程分为三期完成,目前,纪念馆首期挑选了100件主席晚年曾穿过的衣物进行清洗修复,这些衣物主要是棉麻、丝等材质的大衣、睡衣和毛衣等。
据介绍,这批文物的清洗修复主要以生物清洗的方法,采用自行研发的自洗机、动力粉等专利设备进行。从主席晚年穿过的衣物等纺织品文物的保存来看,对这些衣物上存留的油渍、汗渍和微生物病害清洗为多。就一件白色乔其纱衬衣来说,专家要通过外形观察、病害鉴定评估、污迹种类判断、特定清洗配方确定、实施清洗和清洗后的鉴定评估等环节,从而达到延长文物寿命、用于展出陈列等目的。
73个补丁的睡衣不敢用手搓洗
在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的展品中,一件满是补丁的白色睡衣格外引人注意。它外观破旧,衣袖、前襟、下摆等处补丁连补丁,以致几乎看不出本来的布料。睡衣原是上世纪50年代初北京东交民巷雷蒙服装店的王子清师傅专门为毛泽东量身定做的,苜薯棉质地,春秋两季都可以穿。毛泽东很是喜欢,一穿便是20年。
由于面料薄,上世纪60年代初,睡衣的肘部、领部、袖口有了破洞,工作人员多次请求更换,毛泽东主席不肯,要求破了再补。据透露,工作人员曾趁主席休息时给他换了件新睡衣,但他醒后发现睡衣被人换了,很不高兴,一再追问旧睡衣的下落,工作人员只得把藏起的睡衣又拿了出来。为了延长这件睡衣的使用寿命,工作人员清洗时都不敢用手搓,生怕搓出个洞来。每次只能用洗衣粉泡一下,然后小心翼翼地清洗,洗完也不敢用力往外提,稍不留神可能就会拽破一个大口子。直到1971年,睡衣实在没法再补了,毛泽东只得同意让它光荣“退役”。这时,睡衣上里里外外已经打上了73个补丁。
近现代文物的保护修复刻不容缓
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馆长谭逻松告诉记者,打了73个补丁的睡衣等文物折射出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生活朴素、清廉如水的高尚情操,是最富感染力和说服力的爱国主义教材。但由于近现代馆藏文物形成年代较晚,不易引起对其保护的足够重视,形成时又因多种原因导致其材料工艺不佳而濒临损毁,加之相关的保护技术人员十分匮乏,目前博物馆和纪念馆中大量的近现代藏品已出现不同程度的病害,并有日益恶化的趋势,近现代文物的保护和修复工作已是刻不容缓,而加大近现代文物保护修复人员的培养力度更是迫在眉睫。
据介绍,此次文物保护修复培训班开国内文物保护修复培训跨系统合作的先河,也是文物保护领域中央与地方联合开展培训的一次尝试。培训班以技能应用为主,理论实践结合,内容涵盖文物保护理论、近现代有机文物病害机理与处理、材料和工艺、分析检测、文物修复行业标准与规范、修复技能实践等50余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