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3年前的7月7日,卢沟桥头的枪声点燃了中国全面抗战的烈火。
65年前的9月3日,日本递交投降书宣告了中国抗战的最终胜利。
这是一段慷慨悲壮的岁月,令我们记忆犹新。
这是一种血火淬炼的精神,令中国坚不可摧。
硝烟已散,精神永存。抗战中迸发出的伟大精神,穿越了历史,辉映着未来,永远激励我们前进。
万众一心、共赴国难,开拓创新、勇走新路,一贯的民族团结意识和民族创造精神,帮助中国人民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的艰难险阻,赢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衡山,五岳独秀。坐落其上的“南岳游击干部训练班”遗址,历经岁月洗礼有些破旧。少为人知的是,它曾经是抗战舞台上的主角。
1939年初至1940年初,在共产党的帮助下,国民党3000余名干部受训于这个“训练班”,后都成为抗日游击斗争的骨干。
“南岳抗战,是中华民族‘全民抗战,团结御敌’的缩影。”湖南衡阳南岳区侨联名誉主席曾瀛洲,长期关注着这段历史。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日本帝国主义迅速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战争。一时间,平津危急,华北危急,中华民族危急……
危急时刻,共产党人率先吹响了抗战的号角。从民族大义出发,积极倡导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数万名红军将士摘下红五星,换上了国民革命军军服;在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国共两党军队相互配合,并肩战斗……面对民族危亡,曾经的对手捐弃前嫌,共赴国难。
“誓死不当亡国奴”。农民放下了锄头,工人放下了铁锤,学生放下了书本……海内外炎黄子孙,不分阶级、阶层、党派、信仰,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燃起了抗击侵略者的熊熊烈火。
1938年7月7日,武昌阅马场广场,武汉各界踊跃献金。两个乞丐从身上摸出一把铜子说:“我们要饭已低人一等了,如果再当亡国奴,就活不成了!”看到这一幕,人们情难自禁。
“那时候,《大刀曲》、《义勇军进行曲》不断在唱,激励着青年人,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我从家里跑了出来。”怀着抗日救国的愿望,抗战老兵尤广才1938年参军,从台儿庄一直打到缅甸。
“中国最终能取得抗战胜利,民族的觉醒和团结是关键。”军事科学院研究员岳思平说,从一盘散沙到万众一心,中国共产党就是这个凝聚力的核心。
倡导、建立和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出全面抗战路线和持久战战略总方针;在敌后积极开展游击战争……每个重要关头,中国共产党都站在最前列,成为引导抗战走向胜利的一面光辉旗帜。
“只要坚定信念,团结一致,任何风险都会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群众支持下逐渐得到解决。”中共吉林省委党史研究室研究员郑晓亮说,从民族独立到改革开放,中国人民战胜了无数曲折困难,这种力量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抗战精神的光荣继承。
2010年8月,19岁的舟曲籍大学生王凯突然间成为“网络红人”。他奔走于舟曲灾区,用微博“现场直播”紧张的抢险救援,凝聚起了数亿网友的爱心和力量。
“在灾区,和我同龄的解放军、志愿者都在奋战。我觉得,不管80后还是90后,灾后成长起来的一代都学会了担当,懂得如何去担当。”在这次特殊经历中,王凯的精神也得到了洗礼。
无论是抗击1998年洪水、汶川地震、玉树地震、舟曲泥石流等特大灾害,还是举办奥运会、世博会等重大活动,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团结精神,在一代代中国人身上延续、传承,中华民族因此攻克了一个个艰难险阻,取得了一次次重大胜利。
从建设新中国到实行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中国人开拓创新、锐意进取,缔造出了让全世界惊叹的发展奇迹。
“在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祖国的伟大事业中,中国人民依然要大力继承与弘扬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团结一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主任冷溶说。
舍生忘死、前赴后继,坚持正义、追求和平,一贯的民族英雄气概和民族奉献精神,让中华民族粉碎了侵略者的痴心妄想,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上海苏州河北岸,高楼大厦林立,6层的四行仓库略显黯淡。但人们不会忘记,这里书写了中国抗战史光辉的一页。
1937年10月27日至30日,中国守军第88师的“八百壮士”孤军奋战,面对日军的重炮和坦克,在四行仓库据守4个昼夜,掩护了大部队撤退,打退日军10多次疯狂进攻,毙敌200多人。
“我们的武器虽然不好,但是我们的意志是坚定的,就是准备和鬼子拼到底,死了算!”95岁高龄、“八百壮士”之一的老兵杨勇正,追忆当年依旧壮怀激烈。
将不畏死,士不贪生。在这场实力悬殊的战争中,英勇的中国军人用鲜血和生命履行了保家卫国的职责,谱写了一段段气壮山河的壮歌。
“每次飞机起飞的时候,我都当作是最后的飞行。”1938年武汉“4·29空战”,空军烈士陈怀民的战机油箱起火,他放弃跳伞求生的机会,驾机撞向敌机,把壮丽的生命留在了天空。
“严刑利诱奈我何,颔首流泪非丈夫。”回族抗日英雄金方昌被凶残的敌人砍掉一只胳膊、挖去一只眼睛,就义前,他用剩下的手指蘸着眼里流出的鲜血,在监狱的墙壁上写下了不屈的诗句。
从杨靖宇、赵一曼、左权、佟麟阁、张自忠、戴安澜等抗日英烈,到狼牙山五壮士、马石山十勇士等抗日英雄群体,他们的英名与日月同辉,与山河同在。
宁愿站着死,不愿跪着生。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千千万万的抗日群众,也以自己的血肉之躯抵御日军的枪炮,保卫神圣的家园。
为消灭回民支队,日军招降马本斋,对其母威逼利诱,让她写劝降信说服儿子归顺。马母坚贞不屈,绝食七天后以身殉国。一个普通中国人的凛然气节,让日寇无奈而胆寒。
在山东莒南渊子崖村,村民们拿起土枪、铁锹、铡刀勇猛向敌人还击;在冀东,乡亲们冒着枪林弹雨为部队运粮、送弹药……面对敌人的凶残,无数普通百姓前赴后继投入抗战。
“七七事变”时,日本侵略者曾狂妄叫嚣:三个月内灭亡中国。但是,经过八年的英勇抗争,付出了伤亡3500万军民的沉重代价,中华民族却最终打垮了骄横一时的日本侵略者。
“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也使中国成为保障战后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首都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徐蓝说,中国人民的浴血奋战为国家和民族赢得尊严。
时代变了,不怕牺牲、无私奉献的抗战精神没有变。
2010年7月12日午夜,“98抗洪英雄”胡继成的家乡监利县,65岁的巡堤突击队员杨君新不幸被洪水吞没。而就在当天,他及时发现并一个人封堵了子堤的险情,挽救了数百名村民的生命。
感人的瞬间,我们怎能忘记:1998年那挺立在防洪大堤上的“生死牌”,2003年那些写在抗击非典关键时刻的“请战书”,2010年因返身救人而牺牲在玉树的香港义工黄福荣……
上甘岭精神、黄继光精神、邱少云精神……
大庆精神、雷锋精神、焦裕禄精神……
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青藏铁路精神、抗震救灾精神……其中蕴含的牺牲与奉献精神,无不与抗战精神一脉相承。
“正是靠的这种勇于牺牲、甘于奉献的精神,中华民族历经劫难而不屈,面对强敌而未亡。”中国人民大学教授谷长岭说,在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的今天,传承好这种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国将会始终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生生不息。
不畏强暴、不甘屈辱,百折不挠、奋斗到底,一贯的民族自尊品格和民族自强信念,激励着抗战军民迎接解放的曙光,推动中华民族迈向伟大复兴
地处西南边陲的云南龙陵,山高谷深,地势险要。如今,龙陵车水马龙的繁华十字路口,依旧留存着一个日军当年修筑的碉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