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山一石皆为景,一草一木亦文章。”这句话用来形容井冈山绝不为过。比如,毛泽东引兵井冈山的第一站—— —荆竹山,就因为一石传承历史,一山彪炳千秋。
荆竹山,坐落在遂川、酃县之交,锯齿形的笔架峰中分两省,荆竹山就横卧在左面的狭长山谷里,山上长满各种竹子,尤以荆竹居多,故名荆竹山。
荆竹山是当年毛泽东同志第一次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进军井冈山的途经之路。1927年10月,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几经艰难转战,于23日到达荆竹山村。在这里,毛泽东遇见了王佐部队的“探水队”(即侦察队)队长朱持柳。在朱持柳的热情安排下,工农革命军夜宿荆竹山。为了了解井冈山绿林首领王佐的有关情况,同时,也为了让朱持柳向王佐转达工农革命军的主张以及进军井冈山的目的,毛泽东与朱持柳几乎彻夜长谈。朱持柳聆听毛泽东一番推心置腹的话语后,第二天一大早就派人急赴大井,向王佐报信。
为了部队上山后能与王佐部队搞好关系,防止违反群众纪律的事情发生,毛泽东联想到工农革命军初到荆竹山村时,由于长期的长途跋涉,战士们饥渴难忍,于是随手挖了当地老百姓的红薯吃。针对这些损坏群众利益的现象,毛泽东于部队出发前,登上荆竹山村边的一块当地俗称为“雷打石”的大石上,向部队介绍了王佐和井冈山上的基本情况,然后对部队的官兵说道,我们现在就准备上井冈山了!不过我们如果像有的同志那样,到这块地里掰一个玉米棒子,到那块地上挖一个红薯,那恐怕山上的王佐就不会欢迎我们!这话一说出来,把大家都逗笑了,行军中挖了几个红薯的那么几位战士也不好意思地低下头了。接着毛泽东又郑重地说,为了使那里的军队和老表们都能够相信我们,现在我宣布三条纪律:第一行动听指挥;第二不拿群众一个红薯;第三打土豪要归公。于是,“三项纪律”不仅成为了工农革命军行动准则,体现了人民军队的本质和宗旨,而且还成为了我党我军的优良传统。
当然,言简意赅的三项纪律颁布之后,大家照着做,但是落实起来还有很多具体问题。譬如战士们在百姓家住宿时借的门板还错了,借来当被盖的干稻草没捆好就走了。这些问题虽然小,但群众意见却大,于是,毛泽东在遂川李家坪提出了“六项注意”,即:一、上门板;二、捆铺草;三、说话和气;四、买卖公平;五、不拉夫,请来夫子要给钱;六、不打人不骂人。“六项注意”第一次把三项纪律进行具体化,从而奠定了中国工农红军统一纪律的基础。
由于受“左”倾盲动主义的影响,有一次革命军在烧土豪家的房子时,竟殃及到了旁边老百姓家的房子;打土豪时,竟然错把老百姓娶媳妇的新嫁奁当做土豪财产予以没收。这些情况引发了毛泽东的反思,于是1928年4月2日,在湖南桂东县沙田,毛泽东根据革命形势的发展,将宣讲过、但未系统成为条例的军队纪律,反复地斟酌,逐项修改、补充,形成了《三项纪律,六项注意》,并于次日上午,向部队正式颁布了:一、一切行动听指挥;二、不拿工人、农民一点东西;三、打土豪要归公。六项注意是:一、上门板;二、捆铺草;三、说话和气;四、买卖公平;五、借东西要还;六、损坏东西要赔。
1929年盛夏,红四军在福建连城整训。因为战士们在新泉洗温泉浴一事闹得群众有意见,第一纵队司令员林彪建议:“六项注意要加‘不准随地洗澡’这一条。”毛泽东则认为,人民军队应该制定纪律来自我约束。洗澡可以,但洗澡要避女人。而政治部主任陈毅还建议六项注意中再加“不准随地大小便”(后改为“大便找厕所”)的规定。于是,六项注意就升为了“八项注意”。
就这样,从毛泽东在荆竹山雷打石上最初宣布“三项纪律”,到后来的“八项注意”,尽管其具体内容在不同时候和不同部队略有出入,但这些纪律,却是红军以及后来的八路军、新四军、人民解放军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对于人民军队的建设,对于正确处理军队内部关系、团结人民群众和确立人民军队对待俘虏的正确政策,都起了伟大的作用。故而在历经20年后的1947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将其重行颁布成为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训令。雷打石也因此成为我军密切军民关系,创立我军《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的奠基石。
从荆竹山往东大约8公里处,还有一处风景名胜,即是井冈山著名的五大哨口之一的“双马石”哨口,这个哨口不仅地形险要,而且还是旧时东通遂川、西接酃县的要道。1927年10月24日下午,毛泽东率领部队从荆竹山翻过双马石,来到大井。当地群众和王佐部队听说“毛司令”的队伍来了,奔走相告,扶老携幼地在路旁欢迎工农革命军上山。王佐也亲自到大井迎接“毛司令”。
当时有首歌谣唱道:
红军上了井冈山,革命有了立脚点, 地是根,枪是胆,有地有枪换新天。
从此,荆竹山、雷打石、双马石便与井冈山斗争紧密联系在一起,并载入辉煌的革命史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