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字繁体作“醫”,是个常用字,但古今文字学家对其形义说解皆不确。
“醫”字显然由三部分合成,“医”、“殳”、“酉”,代表先秦三种治病方式。分述如下:
其一、“医”代表巫术治病。“矢”是巫师常用的作法道具.中醫起源于巫.上古时的巫师同时也是醫师,故“醫”字异体作“毉”。《说文》“医,盛弓矢器也,从,从矢”,但此方形器中所盛的不是兵器而是巫师实施巫术治病的道具;
其二、“殳”来源于"殷",代表针刺治病。“殷”字,古音读“衣”,也就是说与“医”字同音。这是有历史渊源的。因此,不少文字学家都说“殷”是“医”的古字,这未免有点以偏概全。如果“殷”是古人为针刺治病造的专字,这概念就十分正确了。“殷”字甲骨文作,金文作。前者之右,后者之左,皆象一个肚腹鼓胀有病之形;前者之左,后者之右,皆象一手执针之形.甲骨文大家胡厚宣曾写《论殷人治疗疾病之方法》说:“(殷)象人身腹患疾臃肿,另人以铜针刺之之形。”是为人治病,是医生之一种,故取:“医”字之音。小篆稍繁作,隶变笔画作“殷”,可知商代人们生病除了乞求于鬼神之外,也盛行针刺疗法的。
其三、“酉”代表汤药治病。“酉”是古“酒”字。《汉书、食货志》:“酒,百药之长。”“百药”自然指中草药,即后世说的汤药。
“醫”字始见于小篆,作,隶变笔画化作“醫”。《说文》:“醫,治病工也”,也就是今天说的医生。“醫”字是巫醫、针醫、汤醫的总称,表形义十分完整,今简化作“医”。“医”字读音古与“醫”字相同,但本义是盛弓箭的方形容器,《国语》有“兵不解医”语,意思是战士不能放下盛弓箭的器具。以“医”代“醫”,当国人读《国语》至此,怎么办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