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往事,这几个字,看起来十分平淡,不惹人眼。然而,对一个人,乃至一个国家,一个执政党而言,却有着非凡的警策意义。其实,所谓回首,就是一种自省行动。凡是肯回首者,一定是智者、勇者、肯担当者,而非昏庸无道之人。历史所以能够存在,就是为了让人们用来回首看的。
有一句警策之语,就叫做“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假如一个人肯回首,就不容易背叛,就敢于担当。担当,是一种十分美好的人生操守。李大钊,就是甘于担当的中国革命第一人。
他是一位革命历史人物。也可以说,在中国传播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一个源头。另外,就如诗人峭岩说的,他也是一支烛火,在中华大地最黑暗的年代,燃烧自已,照彻长夜。而他自己,连中国革命的黎明时分,也未能看到,更不去说他享受革命成果了。但因为他的担当,中国革命才有了第一步。除了担当和敢于牺牲以及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他什么也没有留下。如今的青年人,有几个人还记得他呢?然而他毅然决然地去了,绝没去想过身后的荣与辱。
我去瞻仰过他在乐(lao)亭的故居,也写过散文和诗歌,来怀念这位先驱,后来拿到稿费时,猛然有了愧疚之心。仅仅38岁的青春年华,他为救国救民的美好理想而毅然走上敌人的绞刑架。而我们现代人有几个会有这样的勇气和牺牲精神?
诗人峭岩,也怀着愧疚之心,整整用了四年时间,为这位伟人,立起了一座诗的丰碑。不是石头的石,而是诗歌的诗。以心血和泪水,一气呵成的诗碑。这里有愧疚、思念、瞻仰和反思。假如我们细心,就会发现,在这部长诗的字里行间,涓涓流动的,都是一个情字,一个沉淀淀的情字。
以诗歌体写传记,需要胆量和深厚的写作功底。这里,情是主线,诗人称这位乡亲和先驱为父亲,是发自内心的崇敬和爱戴。因为有了情,诗句就像自然流泉,汹涌而出,尔后又珠玑般流动闪光。
说实话,之前我很少去读长篇诗歌了,因为大多言之无物,空空洞洞,读着乏味。而读到这部《烛火之殇》时,却被它的博大精深,深深地感动了,其间更有些血脉贲张的感觉。因为诗人创作这首长篇巨挚时,心里没有丝毫的功利成分,所以,所写人物自然真实而毫无夸饰痕迹,活生生地站在我们面前,可感可触,可与之面对面。
我想,此时的诗人,一定是忘记了自己在写作,而是以情和崇敬,以及泪和诗句,小心翼翼地塑造着自己心中的神。
当前我们的国家,今非昔比,富强而繁荣着。而人心的涣散,信念和理想的缺失,也是显而易见的 。对此,我们切不可高枕无忧。更何况,如今我们的大门前,并不太平,敌对势力虎视眈眈,大有摧我毁我之势。因此我们没有理由,天天大饮庆功酒,陶醉于目前的一些成就。
诗人为我们立起这一尊诗碑,欲意何为?不言而喻吧。
我为这篇小文题名为《燃烧的诗碑》,是为了强调,碑非静物,而是一个燃烧中的生命体。燃烧不是消失,而是另一种生。
感谢诗人峭岩,他在提醒我们要常常回首往事,要去守护我们心中的那支生命烛火。因为,有一句话叫,魔随心生,假如心中的烛火熄灭了,魔就趁空而来,我们能不提高警觉之心吗?
2012-10-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