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景区景点
湘南起义旧址群——湖南宜章碕石彭家(承启学校、玉公祠、彭氏宗祠)
2017-04-26 15:00:27
来源:郴州网
作者:宜章县文物管理所 李节武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投稿 纠错 【收藏】 论坛
分享到:0
 

    走进湘粤边境的宜章县碕石村,几座醒目的红色革命旧址傲然屹立在一片沧桑、古旧的明清古建筑群落中,是那样的璀璨,是那样的鲜明。

    在这座占地近三万平方米的古建筑群的边缘,一条直达粤北的青石铺就的古道擦村而过,路边苍老的店铺、货柜历经数百年还任然痕迹依旧,仿佛稀疏地记忆着当年的繁华、市井。究其根源,碕石村的彭氏先祖元彤乃明洪武年间授“忠勇校尉”。时逢湖广两省边境匪患猖獗,瑶汉边民起事频繁,大明王朝恐其动摇根基,彭氏先祖元彤便与其他官兵一道奉调由茶陵卫驻防宜章,镇守黄沙堡。元彤退役后择黄沙堡北三十里就地而居,始建碕石村繁衍生息,世代相传,今碕石村有彭姓后裔三千余人。因有先祖军籍血统,崇文尚武,族风强悍而不野蛮,文明而不懦弱。晴耕雨读,发奋图强,故其后代人才迭起,英雄辈出。族人有留学日本的“同盟会”会员彭邦栋,利用宜章县警察局长的身份,于“辛亥革命”期间,发动湘南首义成功,在湖南有重大影响。有在“辛亥革命”中牺牲的彭遂良、彭昭两兄弟惊天地、泣鬼神的雄魂壮举,1912年临时大总统孙中山代表南京临时国民政府特追赠兄弟俩为陆军上校和陆军中校。(1913年湖南省政府将兄弟俩的遗骨迁葬长沙岳麓山,黄兴亲手为其书写碑文,并举行隆重葬礼。)还有一大批在湘南起义中涌现出来的彭晒、彭旭东、彭儒等革命先烈和革命前辈都出自此村。

    在1928年宜章发动“湘南年关暴动”前后,碕石村作为红色革命堡垒,为开展土地革命运动和创建革命军队以及输送革命人才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朱德、陈毅、粟裕、萧克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生活、战斗过,留下了他们光辉的足迹,播下了革命的火种。革命先辈们同碕石村人一道用他们鲜血和生命,谱写了一曲不朽的赞歌!

    如今,这里还保存着几处见证当年革命前辈们和碕石村人惊天动地、可歌可泣挥戈振臂举义旗的实物遗迹。

    中共宜章县委旧址

中共宜章县委旧址-承启学校正面

县委旧址北面

    中共宜章县委旧址,旧称“承启书院”,意为承前启后,人才辈出。承启书院始建于清道光二十六年(1846),为两层砖木椽檩结构建筑,占地面积268㎡。清咸丰十一年(1861)毁于匪患,清末族人出资重建。

    1927年4月,此前“北伐”时期联盟的“国共合作”状态被蒋介石发动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所打破。国民党、反动派血腥屠杀、镇压共产党人与革命群众,白色恐怖笼罩全县,革命形势处于低潮,中共宜章县委由公开转入地下活动。6月初,宜章县委机关从县城秘密转移到由共产党员吴汉杰任校长的“承启书院”,并以此为据点,成立党的特别支部,秘密发展壮大党的组织,组建地下农民武装,坚持领导全县人民艰苦卓绝的对敌斗争。

    1928年1月12日,朱德、陈毅率南昌起义军余部与湘南特委和中共宜章县委共同策划、组织,成功发动“宜章年关暴动”后,革命形势空前高涨,宜章县委才从“承启书院”迁回县城。当月19日举行的“碕石暴动”后,朱德还在承启书院举办“贫民夜校”,教碕石村的革命群众学习文化,向劳苦大众宣讲革命道理。

    同年4月,因湘南起义军遭受国民党军8个师的重兵围剿,朱德、陈毅毅然率起义军向井冈山转移,与毛泽东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朱、陈率部转移后,宜章又处于白色恐怖之中,反动势力便将曾是中共宜章核心机构的“承启书院”烧毁,以解心头之恨。1931年,碕石村人又将“承启书院”修复。也许是受外来建筑文化的影响,正面略为“西”化,正中有弧度的墙体装饰,横书开国上将萧克所题的“承启学校”字样。上下窗子对称,中间正门凸出。屋面则为庑顶、老虎窗,盖小青瓦。上下各为两间教室,木楼廊板,二楼靠村一面教室现作“碕石村革命史”陈列室,图文并茂,展出碕石村人的革命事迹,育教后人。

    玉公祠
 

玉公祠

    玉公祠始建于清乾隆丙辰年(1736),刻制在墙壁上的记铭砖有明确年号。玉公祠占地面积30余㎡,为尖山顶封火墙的一层青砖椽檩结构建筑,正门上方为“寿”字横披窗,雕花精美。原有神龛,初为祭祀彭氏先祖“玉公”的祠堂。

    1928年1月初的“宜章年关暴动”取得胜利后,受革命形势的影响,以碕石团防队队长身份为掩护的中共碕石特别支部书记彭晒在与朱德、陈毅的秘密策划下,于1月19日以团防队商量买枪防共为名,召集碕石村的土豪劣绅30余人到玉公祠议事捐款。会上,团防队员关闭祠堂大门,堵住众豪绅,彭晒跳上桌子庄严地宣布:“我们是共产党领导的农民赤卫队,我们暴动了!要打倒土豪劣绅分天地!”

    到会的豪绅们措手不及,叫苦不叠,全被关在了玉公祠。 碕石暴动一举成功。碕石暴动后,宜章县委把碕石村的300多名赤卫队员改编成“工农革命军独立营”,彭晒任营长,闻讯从嘉禾县赶来参加暴动的萧克任副营长。

    上井冈山后,独立营的彭氏儿女能文能武,英勇善战,在历次战斗中冲锋陷阵,血洒疆场,立下了汗马功劳,在红军中被誉为“彭家军”。玉公祠就是“彭家军”的诞生地。

    彭氏宗祠


 
彭氏宗祠

彭氏宗祠门楼

彭氏宗祠祭祀厅

碕石彭家老街
 
   

    彭氏宗祠始建于清雍正五年(1727)。咸丰五年(1855),广东红巾军首领何禄、陈金刚率部北上欲与太平军会合,途经碕石彭家,与碕石团练发生激战,死伤数十人。红巾军恼羞成怒,战后便将彭氏宗祠放火焚烧殆尽。数年后彭氏族人出资重建。

    重建后的彭氏宗祠占地面积298平方米,一开三进,由门楼、廻廊、祭祀厅三部分组成。屋面为硬山顶,两侧为马头墙的青砖椽檩结构建筑。

    一进门楼两侧为三檐马头墙,青砖黛瓦,沉实稳重,卧镇一方。主体为伞形的七层如意斗拱,榫卯相衔,工艺精湛,恢宏大气。脊梁饰双龙戏珠圆雕,灵活生动,气势不凡。四角为小飞檐,置瑞兽。大门前八根立柱撑托上方穿梁构架,梁檐下横刻楷书“彭氏宗祠”四大字,右边书“灵钟天马”,左边书“秀毓象牙”。鼓抱石的大门上方是原国民政府主席谭延闿(清末进士,茶陵人,国民党元老,精书法,才兼文武。1927.4—1928.10任南京国民政府主席。曾三任湖南督军兼湘军总司令,民国四大书法家之首。)书的“敬宗收族”阳刻横匾。据了解,1912年,碕石彭家人彭邦栋能文善武,被谭延闿聘为高等顾问,故有谭延闿为彭氏族人题写的匾额。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湘南年关暴动指挥部旧址纪念馆
·下一篇:邓中夏故居
无相关新闻
宜章红色旅游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宜章红色旅游”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宜章红色旅游所有,允许他人转载。但转载单位或个人应当在正确范围内使用,在下载使用时必须注明稿件来源和作者,否则,中红网将依法追究其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