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年前,在纪念周恩来诞辰100周年之际,产生巨大轰动效应的《百年恩来》中有一首歌叫“百年不了情”。其感人至深,每每想起总是难以忘怀。它道出了广大群众的心声。所以,尽管周恩来辞世已30多年了,但是在我们这一代人中,他“音容宛在,永别难忘”,有说不尽的故事,道不完的情怀,敬无涯,思无涯。广大群众中深厚的“周总理情结”,源于“人民总理爱人民,人民总理人民爱”。按照时尚的语言来解读,就在于他光辉的一生,是中国共产党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生动体现。
两个著名的美国人说过两句著名的话。作家海明威在20世纪40年代初说:如果说周恩来就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典范的话,未来就是他们的。在将近半个世纪后。没有到过中国也没有见过周恩来的肯尼迪夫人说:全世界啊,我只崇拜一个人,就是周恩来。
周恩来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因为这个伟大的名字,首先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也符合世界人民根本利益)的卓越代表。中国共产党执政以后,他是开国总理,为实现党所处的地位、环境和任务的转变,努力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付出了全部的心血和智慧,从而成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光辉楷模。
党的十六大提出,要深入研究共产党执政规律。这既可以作理论研究,也可以作党史研究;既可以作宏观研究,也可以作典型研究。周恩来26年的执政生涯,是深入研究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绝对不可少的“百科全书”。
一、励精图治,执政兴国
周恩来少年读书就立志: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到日本留学前与同学表示:愿相会于中华腾飞时。在旅法勤工俭学寻求济世救国真理的诗中写道:努力为生,还要努力为死,为民众的幸福,为中华的崛起。这是他一生的奋斗目标。
周恩来作为共和国政府总理,几十年来,他努力实践的最根本的问题。就是如何使国家繁荣富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解放初期百废待兴。首要的是及时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国民经济。因此,即使在抗美援朝战争期间,周恩来仍然把经济工作摆在首要地位。他向中央建议提出“边打、边稳、边建”方针。这期间,他起草和签发的经济工作文件,每年几乎高达千份。短短三年,中国人民奇迹般地改变了满目疮痍的景象,国家面貌焕然一新。
在国民经济恢复之后,中国进入大规模建设时期。周恩来的指导思想很明确:“经济建设工作在整个国家生活中已经居于首要的地位。”还说:“国家面貌的改变要从经济面貌的改变做起。这样,我们的国家才能永远站立起来。这是一百多年来多少志士仁人所追求并为之流血奋斗的事业。不实现工业化和经济改造,我们的国家就不能完全独立,就不能持久,就不能避免遭受挫折。”
从1952年开始,他主持编制第一个五年计划。为了争取苏联政府对中国实施这个计划所需要的技术、设备、资金和专家方面的援助,他亲率代表团抵达莫斯科,同斯大林等苏联领导人反复商谈。两国政府经过8个多月的洽谈,最后在北京由周恩来代表中国政府签字。对于这个计划,他精心研究,周密细算,对每一个数据都要反复核实。“一五计划”的实施,国家兴起了百废具兴的建设热潮。在上个世纪50年代中期,他主持制定的第二个五年计划,尽管被“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所打乱,但在国民经济遭到严重困难后,毛泽东肯定“二五计划”说:周恩来提出的第二个五年计划规定的指标,“替我们留了三年余地,多好啊”。大规模经济建设,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现代化的基础。
随着“一五”、“二五”计划的展开,国家急需建设人才。周恩来十分重视知识分子在共产党执政兴国中的作用。还在解放战争即将取得全国胜利前夕,在他主持下,努力争取国民党统治区有影响的知识分子留下来参加新中国建设,邀请海外留学人员早日回国。1949年8月到l955年11月,回国的知识分子达l550多人。同时,还主持制定派遣大批青年骨干留学苏联的计划。到60年代初,共派了上万名留苏学生。他对于参加祖国建设的知识分子寄予厚望,认为我国知识分子中的“绝大部分已经是工人阶级的一部分”,绝大多数知识分子已经是劳动人民的知识分子,而不属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必须充分信任他们,改善他们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让他们在赶上世界先进科学水平的奋斗中发挥重要作用。在各种政治运动中,他尽力保护作为先进文化前进方向代表的知识分子。
50年代后期,国民经济极端困难。为了扭转这个形势,周恩来主持制定和实施“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当时,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他强调,必须用几年时间,通过综合平衡、全面安排,把工业和农业、消费和积累两大战略性比例关系调整过来。他着重抓了这样几个重要决策的实施:一是调整经济政策和政治关系,纠正“左”倾错误,激发广大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生产和工作积极性;二是压缩城镇人口,精简二千万人到农村生产第一线;三是破例每年进口 500万吨粮食,以救缺粮的燃眉之急。到l965年,调整任务基本完成,工农业总产值超过1957年水平,市场供应显著改善,经济工作又健康地向前迈进。面对这样好的经济形势,1964年12月,他在全国人大三届一次会议上作报告指出:今后发展国民经济的主要任务,总的说来,就是要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
就在国家经济在走向复兴之时,连周恩来也未曾想到,史无前例的“文化大革命”竟然是要将一个建设了l7年的共和国搅得“天下大乱”。它对国民经济造成的巨大破坏,是一般常人难以想象到的。工矿企业大多停产打派仗;红卫兵大串连,铁路无法正常运营;两派武斗,交通瘫痪:……整个社会陷入无政府状态,国民经济处于绝境之中。他个人的处境也极端困难。但是,他以“我不入苦海,谁人苦海”的大无畏精神,坚忍不拔地同极左势力进行顽强斗争。他反复强调:经济基础不乱,局面还能维持;经济基础一乱,局面就没法收拾了。经济工作一定要紧紧抓住,生产绝不能停。生产停了,国家怎么办?不种田了,没有粮食吃,人民怎么能活下去?还能闹什么革命?他耗尽心血,想方设法,维系国民经济运转,尽一切努力使国民经济减少损失。他不断排除干扰,从抓铁路建设到港口建设,从抓鞍钢军管到大庆恢复生产,从抓农林牧副到科教文卫,一项一项地具体落实,一年一年苦心支撑,才使我们这个八亿人口的大国没有完全陷入经济崩溃的苦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