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 页 >> 纪念文章
从乡村走出的新中国第一位女省委书记——吕玉兰(组图)
2018-03-01 13:45:44
来源:北京东博文化研究院
作者:杨三郎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上午在邢台市新河县参观完董振堂事迹陈列馆,到县城用午饭,然后走青银转大广,一路高速南下,110多公里,于下午两时来到了位于邢台市临西县东留善固村的"吕玉兰纪念馆"。

    吕玉兰,恐怕上世纪七十年代后出生的人都不太熟悉这个名字,但她却是新中国从乡村走出来的第一位女省委书记,是一代中国妇女,中国农民的骄傲。她和焦裕禄一样,是毛泽东时代以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高尚品德、当家作主的主人翁态度、誓让山河变新颜的决心和大公无私的傻子精神,带领干部群众战天斗地,不畏艰难,改变家乡贫穷面貌而在全国树立起来的基层干部典型,党和人民当时给予了她极高的荣誉,她的精神也鼓舞着全国人民大干社会主义、建设美好强大祖国的决心和意志,她的事迹可以说当时是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连我当时一个十几岁的孩子都知道她。可是,就是这样一位一心一意扑在党的事业上,扑在群众利益中的党的好干部、群众的贴心人,主席去世后,却遭受不公的对待,从省委书记位置上降职为县委副书记,撤去了中央委员的职务。但相比更多执行毛主席革命路线的其他干部来讲,她又是幸运的,没有遭受牢狱之灾。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县委书记的好榜样焦裕禄病逝于1964年也未必是坏事,他由此永恒地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党员干部学习的楷模、典范和标杆。而与他一起搭班子的好战友、广受兰考人民爱戴的县长、后来的县委书记,并带领兰考人民实现了焦裕禄遗愿的张q礼就没那么幸运了。文革后,他被后来者送进监狱"改造"了13年。但兰考人民从没有忘记他,他也从没有屈服于任何奸佞势力,他和焦裕禄一样,被兰考人民深深地怀念在心中,兰考人民称他是"张青天"、"新包公"、"活地图"。2004年,当兰考人民得知张钦礼要魂归故里安葬时,沿途祭拜,万人空巷,哭声动天,30分钟的路程走了四个钟头,此时距张钦礼离开任上已是27年。逐渐地,兰考人民自发在张钦礼的墓地为他立起了大小形状各异的共计70余块的功德碑、感恩碑、颂扬碑,成为一座碑林。与其它碑林不同,它是我国众多碑林中最为独特也是唯一的一座立于旷野连接天地之气的碑林,它无官碑,发自于民,是人民心中真正的丰碑,历史没有过,当代没有过,可谓千古一碑,千古奇观。

    吕玉兰纪念馆位于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东留善固村,2008年3月31日开馆。纪念馆由中共临西县委、临西县人民政府和东留善固村村民集资建设。

    纪念馆大门坐西朝东,门前安放着中共临西县委、县人民政府和东留善固村村民在吕玉兰去世十五周年时所敬立的5.3米高的吕玉兰石雕头像。

    展馆南面的人工湖,亭台水榭,垂柳青青,景色秀美。

    环湖矗立着东留善固村党委和村委在建国六十周年之际所立的中华英模碑林。

    吕玉兰嵌名联:
    爱国爱民求真务实玉出昆冈润四海,
    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兰开临西馨九州。

    大寨的领路人、国务院副总理陈永贵嵌名联:
    永做改天换地突击手,
    贵当治穷致富带头人。

    铁人王进喜的嵌名联:
    进军大庆红旗一面,
    喜做铁人青史千秋。
    还有一尊尊中华英模如史来贺、钱学森等人的立碑,不再一一叙之。

    吕玉兰纪念馆分三个展厅,分别是吕玉兰事迹展厅、临西好人馆和劳模展厅。吕玉兰事迹展馆在纪念馆的北侧,展出面积350平方米,展出照片200余幅,实物58件,详实再现了吕玉兰由一个农民的女儿成长为一个党的妇女干部,人民的好公仆及以吕玉兰为首的那一代创业者怀着对党对人民的无限忠诚,"植树造林、锁风固沙、平整土地、兴修水利,把一个贫困落后的穷沙窝,改造成林茂粮丰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辉煌奋斗过程"。

    进入序厅,迎面就是一幅毛主席亲切接见吕玉兰的巨幅画像。

    还原历史的话,毛主席接见吕玉兰的背景主席台上,两侧红旗的中间悬挂的应该是毛主席的巨幅标准画像,而不是党徽。

    从展馆的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出,吕玉兰1940年出生在河北省临西县的东留善固村。那是一个悲惨和暗无天日的年代,广大穷苦的农民在恶劣的生存环境下,饱受地主的剥削和压迫,还要遭受天灾和日本帝国主义铁蹄的践踏,"滴水贵如油,风起飞沙走,种一葫芦收一瓢","万户萧疏鬼唱歌",是那个年代真实的写照。

    1945年8月底,临西县(当时为临清县)解放。翻身的农民感谢共产党,感谢毛主席,他们把极大的热忱投入到家乡改天换地的奋斗中。吕玉兰就是众多翻身解放的贫困农民中涌现出来的杰出的优秀代表。

    1955年,15岁的吕玉兰高小毕业,她响应毛主席"组织起来,走合作化道路"的号召,回乡奋斗,任农业合作社副社长、副乡长,成为了新中国最年轻的农业合作社社长。从此,她带领村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积极开展植树造林、锁风固沙、抗洪排涝、打井平地、繁育良种、科学种田……,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把东留善固村这个贫困落后的穷沙窝,改造成了林茂粮丰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1972年10月,周总理向已是中央委员、临西县委第一书记的吕玉兰提出了"争取临西县三年时间实现东留善固化"的要求。面对周总理的重托,吕玉兰提出了"农业要上去,干部要下去"的口号,带领全县人民克服重重困难,大兴水利设施建设,积极筹建氮肥厂,科学改造农田,胜利实现了临西县三年东留善固化。

    吕玉兰历任农业合作社社长、公社书记、临西县委第一书记、河北省委书记、是新中国第一位女省委书记,中共第九、十、十一届中央委员,第四、五届全国人大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第四、五、六、七、八届河北省人大代表,第四届全国妇女联合会执行委员。

    她先后多次被评为山东省劳动模范、河北省劳动模范,并多次受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老一辈革命家的接见。在党的"九大"上,毛主席接见吕玉兰时说到:"你的名字我记下了"!

    1970年,吕玉兰作为中国党政代表团的成员出访朝鲜,受到朝鲜人民的伟大领袖金日成同志的亲切接见。

    1972年,吕玉兰作为中国青年代表团团长赴阿尔巴尼亚访问,受到阿尔巴尼亚劳动党第一书记恩维尔·霍查的亲切接见。

    在毛泽东思想的教育下,吕玉兰在带领群众改变家乡面貌奋斗的几十年中无论官职多高,始终扎根基层,无怨无悔,无私奉献。在闻名全国的典型人物中,吕玉兰以"傻"著称,当地的老百姓甚至叫她"傻玉兰"。1966年,她发表了介绍自己人生观的文章《十个为什么?》决心做一个"傻于集体,傻于人民,傻于社会主义"的人,被新华社、《人民日报》等几十家海内外通讯社和报刊杂志广泛转载。这哪里是"傻"啊,这分明就是一个共产党人对党对人民对社会主义事业的赤诚之心,她把自己的一切贡献于党和人民的事业当作最崇高的使命,保持着一个共产党人的真正本色。而像吕玉兰这样的共产党人,在那个时代又何止她一个?而是千千万万。而正是有无数像焦裕禄、吕玉兰、张钦礼这样忠诚于党、忠诚于人民、忠诚于共产主义事业的共产党人,才使共产党深深扎根于人民,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得到广大人民的深深爱戴,人民才由衷发自于内心喊出"共产党万岁!""毛主席万岁"!现在众多大腹便便、脑满肠肥、西装革履、官气十足、高高在上的官吏们,与他们相比,群众怎能把他们当作主心骨、贴心人?他们还有共产党人的本色吗?群众怎不呼唤毛泽东,呼唤焦裕禄、吕玉兰?

    “参加劳动不能忘,艰苦朴素最高尚。全心全意为人民,保持本色第一桩。”吕玉兰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现在有多少官员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喊得震天响,但却是实实在在的"两面人",吕玉兰的话他们既讲不出来,更也没想着去做,只从自己的利益角度去做官做事。

    吕玉兰与群众一起奋战在田间地头。

    下图为吕玉兰与县委一班人研究全县农田水利建设规划。

    深入田间地头带领群众打机井,使五十三万亩耕田变成了水浇地。

    县里建起了氮肥厂。

    一身朴素打扮,带领县委一班人下村帮农。

    已是省委副书记的吕玉兰不忘本色,还担任着村干部的职务,她要时刻与群众保持密切的关系,和群众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

    每次回村时,她总是在村口就早早下车,步行进村,与村民话生产,唠家常,不忘自己劳动人民的本色。

    下面这张照片弥足珍贵。1975年的夏季,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陈永贵受周总理委托,视察东留善固村,在麦场上向吕玉兰了解农业生产情况。此时的吕玉兰是河北省委副书记,而那位高挽裤腿坐在左边的人就是当时的河北省委第一书记、省革委会主任刘子厚,一位1927年参加革命、1929年入党的老革命。

    三位党的高级干部,毫无当今官员众星捧月之派头,他们头戴草帽,身穿布衣,马扎木凳,粗碗茶壶,就这样在田间地头探讨起了农业发展的话题。以现在眼光看,他们的形象哪里是党的高级干部啊,完完全全就是几个农村泥腿子,几个看上去再普通不过的农村基层干部,可他们当时却实实在在地就是党的高级干部,甚至还是党和国家的领导人!像他们这样的干部当时在全国遍地都是,与群众"三同"是一种再普遍不过的现象。从他们身上,我们可以看到,在毛泽东时代,什么叫保持和发扬党的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什么叫密切联系群众,什么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是这样的干部,带领全国人民,团结一心,以撼天动地的力量,在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取得了新中国辉煌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成就,让中国人民真正地在世界上站起来!再看现在,别说在基层见到高级干部,就那些乡镇干部你平头百姓平时也难得见到他们,官僚主义、官民矛盾日甚一日。哪些虚无党的历史,虚无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的小丑们,还在不断地造谣言说谎话,来抹黑丑化毛泽东时代社会主义建设取得的成就和扎根基层、甘于奉献、清正廉洁的广大革命干部。这些倒行逆施的行为只能现在让越来越多的人认清了他们的真面目。汇集起来的越来越强大的捍卫毛泽东思想、捍卫社会主义制度的群众力量,注定了这些反党反g反s会主义的小丑们的一切企图是要彻底破产的,中国人民正在觉醒。

    把这一张张照片收集到文章里,使得文章看上去很长,可又舍不得删去。这一张张照片不但真实再现了吕玉兰光辉战斗的一生,更反映出了真正的共产党人是怎样践行党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是怎样与群众生活战斗在一起的,是怎样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的。当每位读者看到这一幅幅的照片,难道不由衷地赞叹共产党,赞叹那时党的好干部吗?如果我们现在的干部也都像当年的吕玉兰那样保持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会有屡刹不绝的"四风"吗?会有那么多的官民对立吗?不敢写下去,写下去,会有太多太多的"?"出现。

    1981年,吕玉兰由省委书记的位置上调任河北省正定县任县委副书记,和当时的县委书记大大同志曾共同工作三年。面对职务的降低,吕玉兰兢兢业业为党工作。吕玉兰去世一年后,已是福州市委书记的大大在所写的怀念吕玉兰的文章《高风昭日月,亮节启后人》中深情说到,"玉兰同志总是那样朴实无华,任劳任怨,严以律己,处处表现出劳动模范的崇高凤范,时时记住自己人民公仆的身份,实践着共产党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在正定与玉兰同志一起工作了3年,建立了深厚的同志姐弟情谊。特别是我当县委书记时,她对于我的鼓励、支持和帮助,至今我想起来还心头热呼呼的。"

|<< << < 1 2 > >> >>|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玉兰精神代代传——观看现代戏河北梆子《吕玉兰》有感(组图)
·下一篇:无
·玉兰精神代代传——观看现代戏河北梆子《吕玉兰》有感(组图)
·邢台出了个省级大人物,感动了习主席(组图)
·再到玉兰纪念馆
·玉兰之歌——纪念吕玉兰参加革命工作六十周年
·从小爱劳动的劳模吕玉兰(组图)
·走进玉兰故里
·临西县吕玉兰纪念馆被命名为第五批河北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人民玉兰丰碑永存(组图)
·清明节人们怀念劳模吕玉兰(组图)
·纪念周总理诞辰120周年摄制组到吕玉兰纪念馆参观(组图)
吕玉兰纪念馆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吕玉兰纪念馆”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吕玉兰纪念馆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吕玉兰纪念馆”。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