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书画世界
长征精神促使书画艺术升华
2016-09-30 16:41:56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郝铁川
浏览次数:
 
【字号
打印
【收藏】
E-mail推荐:
分享到:0
 

  今年是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长征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最高表现,值得龙的传人代代相承。

张培础国画《星火燎原》

    上海文史研究馆的书画艺术家们不约而同地提出重走长征路,边走边写生,追求“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情景合一”的文化艺术境界。因此,上海文史研究馆从今年4月份开始分四批组织创作队伍重走长征路,赴四川探寻当年红军的足迹,将所见所闻以画笔记录下来。这些创作队伍中既有馆员书画家,也有特聘书画研究员,以及书画馆员周围的同道师生,可谓少长咸集、群贤毕至。他们在文史馆的组织下,满怀感情,泼彩挥毫,表达对红军将士为革命事业奉献牺牲的崇高敬意。

周朝晖俞晓夫油画《晴日》


周慧珺书法对联

    唱着长征组歌成长的一代艺术家们对于当年红军走过的壮丽山河有着一份特殊的亲近感。碧峰峡的隽秀,上里古镇的古朴,大渡河的历史沧桑,时隐时现的贡嘎雪山,磨西古镇哥特式风格天主教堂敲出的礼拜祷告钟声,十三根铁索组成的泸定桥,这些铭刻着当年红军鲜血与智慧的历史大地,勾起了艺术家们过去的记忆,荡起了他们的百般情感。他们或是在石桥边席地而坐,或是凭栏远眺,或是傍河端坐于板凳上,手持画笔,把对红军的崇敬与眼前的景色融为一体,一幅幅作品呼之而出。

周退密书法对联

汤兆基国画《不朽的丰碑》

    还有一些书画艺术家因为各种原因没有随团重走长征路,但他们也包含深情地挥毫泼墨,献出了他们纪念长征胜利的作品。他们当中有年龄最大、停笔已多年、这次却披挂上阵的103岁的周退密先生,百岁老人中还有顾振乐先生。此外,提供作品的九十岁至百岁之间的艺术家有陈佩秋、高式熊、林曦明等,八十九十之间的艺术家有颜梅华、韩敏、方增先、汪观清等,七十岁至八十岁之间艺术家有龚继先、汤兆基、张渊、陈钧德、萧海春等,六十岁至七十岁之间的艺术家有张培础、童衍方、刘一闻、卢辅圣、俞晓夫、孙扬等,五十岁至六十岁之间的有季平、汪家芳、钱定华等,中青年有白璎、邵仄炯、曹刚等。

卢辅圣国画《巍巍》

陈佩秋书法《毛泽东词》

    这次有两位百岁、三位九十岁、九位八十岁、二十七位七十岁、二十六位六十岁和三十三位中青年艺术家参加的纪念长征胜利80周年书画展览,体现了以上海文史研究馆书画艺术家为主体的上海书画艺术界对红军先辈的无限崇敬和继承发扬长征精神的不懈追求。

方增先书法

    有人争论写生与创作的关系到底是什么,其实,写生就是创作。写生过程,是把观察到的视觉现象进行梳理,加工提炼,高度概括,使其成为绘画艺术语言符号与创作素材,使其对自然现象的表达更有说服力和代表性,“写生”即是对“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实践。而创作是用绘画形式将自己积累的素材,进行重新组合构成以表达作者的目的。而心中有景、有情,才能画得好。写生就是创作,创作质量最终取决于自身的综合绘画修养。这是这次艺术家们重走长征路、写生与创作之后的普遍感受,也为文史馆今后怎样组织馆员艺术家创作找到了一条道路。(上海文史馆主办的《纪念长征80周年艺术作品展》在上海图书馆展出至29日)

张渊国画《大渡河泸定桥》

张安朴水彩画《井冈山黄洋界》


(责任编辑:cmsnews2007)
·上一篇:“方正鲁迅体”字库发布
·下一篇:无
·历经30年编撰《中国民俗艺术(汉族卷)》付梓
·“太行故事”民俗版画展晋城开展
·山东莱州:一座民俗馆,留住百年记忆
·庆阳民俗陈列馆——兰香旧居揭牌仪式举行
·婺源民俗博物馆国庆落户千年古村江湾
·罗荣桓告诫子女:“不要成为八旗子弟”
·陈云的家风:律亲
·林则徐作“十无益”成家训传百年
·从《周氏家训》看周恩来思想演进的必然
·毛泽东的家风故事
华夏网版权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华夏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华夏网所有,未经本网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摘编、复制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被授权人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夏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他问题需要与本网联系的,请来信:js88@vip.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