禹陵位于浙江省绍兴市越城区禹陵乡禹陵村,是后人为颂扬和纪念我国古代第一位治水英雄和夏朝的奠基者大禹而修建的。
大禹传说是上古时代人物,为夏氏族酋长。在华夏部落联盟时期,他受舜帝之命治理洪水,焦思劳身,多年在外与水患作斗争,三过家门而不入,因势利导,终于治服了水害,创下了“地平天成”的伟业,成为部落联盟首领。他选贤任能,励精图治,制典立法,协和万邦,把多元的华夏建成统一的多民族国家,为我国第一个世袭王朝——夏奠定了基础。
主要包括禹陵、禹祠和禹庙三大部分。禹陵的现存建筑,主要是明、清和民国重建之物。
几千年的历史造就了绍兴是个名人辈出的地方,大禹、越王勾践、秋瑾、鲁迅、周恩来每个人都不同寻常。 他们从这里走出去,总是走到中国文化与历史的中心。
说起绍兴的名人理所当然要说的第一人,就是上古时代的大英雄——大禹。大禹为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为我们所熟悉,今天当我们走进古城绍兴,便首先来到禹陵村,去寻找和大禹有关的种种逸事。
小小的村庄在时间的河流中,缓缓独行,似乎每一种文明的组成都包括神话、历史、战争和现实,禹陵村也不例外,它像沙漏一样不断在滴漏和堆积中找到新的平衡点。积淀着其独特的文明。这个村庄有32户人家,他们都姓“姒”。一个古老的姓氏。
禹陵村与禹庙只隔着一条小河,几千年来它们就这样静静地在一起互相守望着。
一位老人走过小桥,走过田埂,走进禹庙的牌楼,走上禹庙的高台阶,抬头仰望禹的塑像.这位老人叫姒绍品,今年84岁,他是大禹141世。在禹陵村住了一辈子。老人每天早晨起来的第一件事就是到大禹庙,面向大禹像恭敬地站上片刻。
禹,相传古代部落联盟的首领。姓姒,也称大禹或夏禹。
这是现代诗人郭沫若在《洪水时代》里所吟咏的,这些动人的诗句,形象和逼真地描述了尧舜禹时代一次特大洪水泛滥的情景。时势造英雄,四千多年前的大禹突显出领袖的才能,带领中华民族的先民们进行了一场坚苦卓绝的人类对自然的抗争。
传说大禹死后葬在会稽山下,夏朝第六代王,也就是大禹的第六代子孙——少康,为守护大禹墓,派自己的儿子无余到会稽山下守陵。
史学家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了禹王后裔无余被派到绍兴专程来守陵的事实。此后绍兴禹陵就留下了一支守陵的大禹后裔。禹陵旁也就有了一个小小的村落——禹陵村。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一路风尘来到会稽山,祭祀大禹,从此开创了皇帝亲自祭祀的记录。以后,历朝历代皇帝都在绍兴禹陵村选派一人,专门为大禹守陵。世代相袭。
跌宕起伏的历史延续了四千多年,今天的禹陵村的姒姓家族真是大禹的后人吗?
他是大禹后裔第143世,是从禹陵村走出去的,担任过浙江大学党委副书记。退休以后专门从事大禹世家的研究工作。
采访:姒承家 杭州工业大学原党委副书记
“大禹姓姒,这点在今天学术界讲的话,是没有什么不同意见的,那我们姓姒的,作为大禹的后裔,也是在国内都是公认的,但是绍兴的姓姒的,究竟有什么关系呢?根据历史的记载,我们姓姒有一本《姒氏世谱》,那就是我们的家谱。”
在绍兴文物研究所见到了一本弥足珍贵的《姒氏世谱》,这是一本记录了禹陵村姒姓人家从夏朝至清末家族发展的谱书。《姒氏世谱》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最老的家谱,它的存在,为我们提供了一段民间史实。
元末明初,朱元璋为夺取政权在绍兴地区发动了大规模的战争,战争持续了二十余年。战争结束后,接踵而来的是瘟疫、旱灾,禹陵村姒姓人家死的死逃的逃,最后只剩下父子三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