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山竹沟镇中心有一条延安街,在街中段路北有一座青砖小瓦房就是刘少奇同志在竹沟时的旧居。
旧居窗前,有一棵6米多高的石榴树,是刘少奇在竹沟工作时亲手栽下的。经过60多年的风风雨雨,至今依然旺盛地生长着,她珍藏了少奇同志坐镇竹沟,指挥中原抗战中许多可歌可泣的业绩。
1938年党的六届六中全会决定,成立以刘少奇为书记的中共中央中原局,领导鄂、豫、皖、苏四省敌后抗战,中原局机关就设在竹沟镇。1939年1月28日,化名胡服的刘少奇同志徒步抵达竹沟。一住下就开始了紧张的工作。他召开会议,听取汇报,运筹中原战局,部署各个地区抗战工作。疲惫之时,抬眼望望石榴树,休息一下劳累的双眼。刘少奇在竹沟的几个月里,石榴树伴他完成了《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写下了《论党内斗争》;伴他渡过了无数个繁忙之夜。
这棵石榴树是当地群众送给刘少奇的。少奇同志曾说:“我们应该从石榴树可贵的品质中汲取教益,受到启发,无论走到那里都要做一个深受革命人民喜爱的新青年,做一个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中国,为共产主义献身的勇敢志士。”的确,在革命摇篮“小延安”竹沟,从军政教导大队、党训班等各种训练班走出17批4800多人的骨干力量,东进南下,开赴敌后战场,浴血奋战,发展壮大为新四军二师、四师、五师。这些革命志士,像火红的石榴花,映红了竹沟,映红了中原大地。
石榴树前,刘少奇经常思考着中原地区党的建设;如何与国民党上层军官和地方势力开展统一战线,确保我根据地生存发展。然后部署“巩固华北,发展华中”各项方针。为此,少奇同志日益消瘦。当时的中原局组织部长陈少敏、新四军八团队留守处主任王国华等看到刘少奇虚弱的身体,弄来几条鱼,在石榴树旁摆下方桌,想为天天吃窝窝头的少奇同志改善生活,可少奇同志坚持把两条大鱼晾干回延安时带给毛主席。据老房东张杨氏一家回忆,少奇同志经常在石榴树下与中原局的同志们研究全国抗战形势,教战士们读书写字,同竹沟民众促膝谈心……
1939年10月,刘少奇率中原局机关撤离竹沟时托付竹沟群众照顾好石榴树。随后的11月11日,国民党顽固派制造了“竹沟惨案”,在竹沟烧杀抢掠,这棵石榴树也遭到破坏。但石榴树仍然矗立在竹沟人民的心目中。建国后,又移栽了石榴树种在刘少奇同志旧居窗前。
1959年,少奇同志到南方等地巡视,路经确山,在火车站接见确山县委书记时,还关切地询问过他曾亲手栽的石榴树呢!
谁知,一场史无前列的文化大革命,这棵石榴树却被连根拔掉,但老百姓确深刻地记得少奇同志的丰功伟绩,一位老人冒着生命危险,像当年保护新四军战士,保护革命一样,偷偷剪下一截树枝,重新栽下,终于使石榴树又获青春。
这棵火红的石榴树,不愧为少奇同志在中原斗争的艰难岁月里,为党为人民日夜操劳的历史见证。不愧为少奇同志与中原人民血肉相连的象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