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48年9月20日,董必武由西柏坡动身,前往平山县城东南5华里的烟堡村,去就任华北人民政府主席。这是刚刚成立的一级新的政权机构,从无到有,干部是刚调的,房子是新找的,白手起家,需要办的事情太多了。
副主席有薄一波、蓝公武和杨秀峰。下设公安部、民政部、教育部、农业部等13个部局委,陆续到达的部局长有谢觉哉、宋邵文、黄敬、徐达本、栗再温……
工作就绪以后,董老骑他那匹战马,又出现在烟堡至西柏坡的那条沿滹沱河南北的大路上。马的四蹄奔跑起来,迎面吹来的风,他那稀疏发白的头发便飘起来,犹如一员奔向战场的老将军。
董老回西柏坡要向毛泽东汇报工作。还有,他原来在中央担负的工作,并未完全脱离,他还要照顾这里的工作。所以,他的家仍然住在西柏坡。董老跟少奇、朱总一起来到西柏坡已经一年半了,他还真把这儿当成了他的家。
董老一家和房东
一处普通的农家院落,四间北房分成两个屋。西屋由房东阎志,林一家住,东屋是董必武一家住。两间西房,实际是个简陋的棚子,中间隔开,北头盘锅灶做厨房,南头放农具与盛放杂物。东南两面垒着坯墙头,院子里的地面很小。
这是董必武在西柏坡时的第一家房东。房子不强,环境倒还是优美的。大门儿朝南开,门前有棵两抱粗的柿子树,宽大浓密的叶子,遮了差不多有半亩大的树荫,这个小院正好盖在这棵大柿树的树荫里。树下有盘石碾,石碾南面是口水井,井口很大,井壁用大青石垒砌,水浅且旺,浇地并饮用。井的东、南两面,都是园子地,长着各种水灵鲜嫩的蔬菜。
秋天到来的时候,柿树上挂满了沉甸甸一树小碗大的柿子。个头儿虽大,却仍然是绿色的,有的刚刚透了点黄色。将要成熟了,却又未成熟。
一场暴风雨过后,落在树下不少黄绿色的柿子。警卫员刘国安把落地的柿子全都拾起来,一个个放到碾盘上。董必武走出来,帮警卫员拣了几个,然后对他说:
“拣完了给房东送回去。”
“是。”
刘国安回院里,拿出房东一个摘筐,拾了半筐,送在房东的门口。
“大娘,把你这柿子收起来吧!”
阎志林的老伴儿从屋里走出来,看了看筐里的柿子笑,说“往年树上掉下来的比这还要多,可没人给俺往回送。因为俺这里有规矩,掉下来的柿子,谁拣了归谁。这是你拣的,要归你,我这里不收。”
“那可不行!”
“不行也得行!”
“首长早说过了,我们一个也不能吃的!”
“对了,是还不能吃。”大娘有所醒悟的。
“我这么给了你,还不把你们涩坏了!你留下来吧。”大娘让她的大儿子,上树又摘下大半筐发了黄色的大柿子。她烧了半锅温水,舀进一个小瓮缸里,再把柿子放进去。过了几天,她又亲自捞了一筐,送进董必武住的屋子:
“老大姐,我把柿子给你漤好了。这漤过的硬柿子,一咬嘎崩儿脆,可好吃呢!”房东大娘把董老夫人何连芝称“老大姐”,何连芝又把她称“大妹子”,两人的关系可好着呢。
“我这牙不行了,咬不动了!”何连芝用手指着嘴说。
“我这牙更不行了。快拿回去让孩子们吃吧。”董老说。
“你俩甭哄我,我知道都咬得动。就算是老的咬不动,你们的良羽、良翚和良翮也咬不动吗?还有国安、小冷他们这些警卫人员也咬不动吗?若是都咬不动,我就再拿回去。”
董老和何连芝又继续解释,说这柿子是家中一年的收入,必须要卖掉,换回粮食和家中的生活必需品。还说他们看到西柏坡的柿树并不多,如给街坊邻居、亲戚朋友都送,那不送光了!
这位房东并没有昕他俩的解释,扔下柿筐走了。董老夫妇看推辞不掉,不收不行,就商量了个报偿的办法。
“房东的孩子多,穿的都不整齐,把咱几个孩子的衣服挑几件,给房东孩子穿吧。”董老跟夫人商量。
“房东那个小的,跟咱家的良翻一般大,都一岁多了,整天光个屁股。就是有布,当妈的也没工夫做,下地,做饭,碾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