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境内的金银滩草原上,耸立着一座由张爱萍将军亲笔题写碑名的"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的纪念碑。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这里诞生,中国第一颗氢弹在这里研制成功。9月29日,"首届全国网络媒体青海行"采访团走进这片神秘的土地: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也称"中国原子城"。
建国初期,面对美帝国主义的核威胁与核讹诈,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夺势,在1955年1月15日毛泽东主持召开的中央书记处会议上,做出了发展我国核工业的英明决策。1958年7月由中共中央政治局决定,在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洲海晏县金银滩草原建立新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在这片神秘的禁区内,先后完成了原子弹、氢弹的研制工作,实现了武器化过程,生产出多种型号的战略核武器。
1987年中央做出撤销基地的决定,这座封闭了30多年的军事禁区完成了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1993年基地被海北州政府接收利用,并更名西海镇,现在是海北州府所在地。
如今"中国原子城"已成为国家级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走进这里,看到当年退役前对外宣称国营221厂、青海矿区等的牌子依然存在。现在的基地,因在维修过程中遵循"修旧如旧"的原则,依然保持着往日的风采。城镇建设规划中向基地以外发展,完整保留了原建筑风格。
时值秋日,原子城幽静的街道两旁,金色的树叶映满蓝天,一派宁静祥和。时代的巨变,造就了昔日原子城的辉煌,也为世人留下了一笔巨大的精神财富。
“化剑为犁”12年后首次解密
位于青海湖北岸广袤草原上的西海镇,原来是中国著名核武器研制基地,当时为保密起见,对外称“国营221厂”。这里先后研制成功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和氢弹,因此被称为“原子城”。
这个核武器研制基地早在1995年已全面退役。青海省海北藏族自治州州府搬迁到了这里,过去221厂的一些设施也得到了充分利用。这个一度在中国版图上“消失”的地方,逐渐向世人揭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十多年来,西海镇已成为一座美丽的花园式草原新城,近万人工作、生活、居住在这里。随着旅游业的兴起,核基地的神秘光环吸引了大批的中外游客,加之这里广袤美丽的大草原、浓郁的民族风情、浪漫动人的传说等,原子城已成为青海省最为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然而,也许就连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也不知道,草原新城的地下,还埋藏着未知的秘密!核武器研制时期秘密指挥系统--地下指挥中心,在基地退役12年后首次解密开放,撩开了它神秘的面纱。
核基地心脏竟在“矿区邮电局”
地下指挥中心位于西海镇的海北州邮政局后院,在这个院落地表以下9.3米的地方,是一座十分坚固、隐蔽的地下掩体。
这处院落里一栋三层小楼侧墙上,挂着一块陈旧的木牌,上面写着:“青海省矿区邮电局”8个大字。海北州邮政局副局长马世龙说,这个名称就是地下指挥中心的对外代称。当时为什么以这个名称命名,至今还是一个谜。
从当时的布局看,这处院落处于基地的“中心”地带:其南边100米处,有当年221基地指挥总部的办公大楼;西侧50米左右,有当年基地总指挥李觉将军、参加中国“两弹”研制的部分著名科学家居住过的“将军楼”;北面40米开外的地方是当时西北地区最大的影剧院、也是基地文艺汇演或电影放映等各类文化艺术活动的地方--西海影剧院。
一个攻不破的铜墙铁壁
随着海北州旅游局导游周广静的引领,记者走进这座小楼,沿着一条倾斜的下坡隧道前行,下台阶,再前行,再下台阶,就到了地表下9.3米的地下指挥中心工作区入口处。
据介绍,整个地下指挥中心是用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