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是一年“九一八”,许多城市的街路又鸣响了警报,各地群众又由衷哼起聂耳谱曲的国歌——《义勇军进行曲》:“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
这首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诞生于1935年初,是其后问世的电影《风云儿女》的主题歌。
唱起这令人振奋甚至令人血脉贲张的进行曲,每一颗中国心都会怦然而动!你会由衷地仰慕这首歌的词曲作者,并产生一种好奇:他们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写这首歌?
1931年9月18日,举世震惊的“九一八”事变爆发!国难当头,东北人民奋起抗争。东北义勇军向日本侵略者打响了民众抗日的枪声!
在上海的弄堂里,两个青年人为东北民众的抗日救亡浪潮和抗日义勇军浴血的厮杀而感染,而激动,而激情四射!他们是诗人田汉和年轻的聂耳。 “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机遇降落到了有着丰厚精神积蓄的田汉和聂耳的肩头。
在一个亭子间的阁楼里,一个长发青年迫不及待地抚平几张当时常用的十行红格纸,聚精会神地翻看起来: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一刹那,母亲的呻吟,战士的怒吼,似乎都在耳边响起;民族的呼声,祖国的召唤,仿佛都在头顶炸响!那如河如溪一样被屠杀的血水,那森林一般举起的抗争的手臂,那长城一样高耸、挺拔的民族形象,啊,太好了!这个青年人拍案而起,一甩长发,热泪盈眶,面孔被激情涨得通红……
他,就是到上海后才改名为聂耳的昆明青年聂守信。1931年,聂耳以刻苦自学的成绩考上明月歌剧社。从此,正式开始了他的艺术生涯。 20世纪30年代中期,日寇的魔爪已伸向华北,但上海滩仍沉溺于灯红酒绿之中。一天,田汉找到聂耳,激愤地说,“靡靡之音”,唱吧,唱吧,不当亡国奴才怪呢!聂耳也深有同感,两人就此议定,要创作一首歌,来抒发民族的呼声。他们还研究了《国际歌》、《马赛曲》和《船夫曲》,认为很有气势,可以借鉴。
1934年,左翼电影运动的新阵地——电通公司成立了。田汉应邀给新“电通”写一个剧本。他挥笔在红格纸上写下了故事梗概:全剧表现中华民族奋起抗击外敌入侵、收复失地的决心。不料,到了2月19日,田汉的电影脚本还没有来得及写就被捕了。为了影片尽快开拍,电通公司决定由夏衍将田汉写下的故事梗概写成电影文学剧本,名称也改为《风云儿女》。
聂耳听到田汉被捕的消息,立刻找到夏衍,有点儿激动又急促地说,听说《风云儿女》里有田先生的一首主题歌,请交给我作曲吧,我相信田先生一定会同意的……
于是,便出现了前面的场景。拿到田汉的 《义勇军进行曲》歌词手稿,聂耳几乎不假思索,立刻投入了创作。他一会儿在桌面上敲打着节拍,一会儿在楼板上跺来跺去,一会儿含泪低吟,一会儿又不管不顾地唱了起来……“嘭嘭嘭! ”他的屋门被敲得直晃。聂耳从创作的激情中醒来,房东老太推开门吵着说:“你发疯了?又跳又唱的!……”聂耳这才发现,自己不知不觉写了一个晚上。他赶忙向房东道歉……
写着,写着,轻声哼唱着,聂耳“谱”来了明月,又迎来朝阳……
|